中新社巴西利亞4月29日電 題:“漢語橋”巴西賽區:一句“你好”,打開新世界大門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資料圖】
1992年夏天,儼麗雅的爸爸還是一位27歲的巴西小伙。他被自己女友的父親送到“世界上最遠最遠的”北京學中醫,一是考驗、二是磨練。
學成歸來后,這位巴西小伙子在巴西當地開了間中醫針灸館。在崇尚中國功夫、喜歡中華傳統文化的女朋友眼中,他更有魅力了。
如今,他們成了家,已經有了兩個孩子——儼麗雅和她哥哥。儼麗雅的媽媽用剪紙、燈籠甚至八卦圖,把家布置得非常中國風。儼麗雅的哥哥子承父業,也成為小有名氣的針灸師。儼麗雅得到媽媽三十年太極功夫的家傳,整天和哥哥切磋武藝。
考取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生物和食品工程系的儼麗雅,還報讀了該校的孔子學院。她打算融合外婆的食譜和中醫藥膳,打造“巴西人舌尖上的中國”。
當地時間29日,第二十二屆“漢語橋”巴西賽區大學生中文比賽在巴西利亞收官。區別于儼麗雅的“家族傳承”,拔得頭籌的伯南布哥大學孔子學院學生龍奧立,開創了自己學中文的“新時代”。
龍奧立本科學的是工商管理,碩士學的是市場營銷。少年時代夏令營的中國之旅,讓他從古老的故宮和時尚的東方明珠中感受中國深厚的文化積淀以及勃勃的生機。如今再到中國去,中國同齡人的打拼干勁、活絡的思維,讓他慨嘆:“最有意思的是看你們做生意”。
在巴西學中文6年后,龍奧立已經考取漢語水平考試(HSK)六級證書。他規劃的職場目標非常明確:幫助巴西企業家找到“中國合伙人”。
巴西是設立孔子學院最多的拉美地區國家,儼麗雅和龍奧立的故事比比皆是。有趣的是,多位孔院中外院長受訪表示,這兩個故事恰恰代表著巴西中文熱背后的主要原因。
在巴西利亞大學副校長、巴西利亞大學孔子學院巴方院長恩里克看來,巴西中文教育發展正迎來里程碑式變革,“過去注重傳授傳統文化知識。如今中國成為巴西的主要貿易伙伴,商業類應用型漢語教學更為迫切。”
“巴西青少年學習中文的熱情一直在增長。”圣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葉丹說,該學院的學生人數一直在上漲,今春已經超過2100人,“很多人是看好中巴合作前景而來”。
“人們可能會覺得學生們都來自中文系。但事實上大部分并非如此。”坎皮納斯州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孔子學院外方院長布魯諾康奇告訴記者,該院有不少學生來自醫學、自動化等專業。
“學生們知道,巴中合作將帶來更多工作機會和發展前途。”布魯諾康奇說,過去很多人覺得其他外語意味著未來,“現在,我們知道,使用中文有美好的未來”。
南大河州聯邦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白嵐玲認為,每一堂漢語課程、每一次文化活動,都讓學生們切實認識到,中巴兩國休戚與共,愿真誠地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兩國民眾相向而行。
和中國同事共事兩年半后,巴西青年田小勇報讀坎皮納斯大學孔子學院深造中文。“一句漢語‘你好’,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田小勇說。(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