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文(pàli-bhàsà),英文名稱(pali)是古代印度一種語言,是佛陀時代摩揭陀國一帶的大眾語。其屬印歐語系,是印度中期雅利安語中,初期地方語(Prakrit)之一。
巴利Pāli是古代印度一種語言,是佛陀時代摩揭陀國一帶的大眾語。據說佛就是用這種語言說法的,所以弟子們也用這種語言記誦他的經教。巴利語雖然早已不通用了,但是靠了佛經而保存了下來。巴利就是經典的意思。古代印度人民有一種傳統習慣,就是把典籍用口口相傳的方式背誦下來,而不重視書寫。根據《錫蘭島史》記載,公元前一世紀時候,才在錫蘭開始傳寫。到公元五世紀,摩揭陀國三藏法師(通達三藏學者的稱號)覺音(Buddhaghosa)到錫蘭,重新用錫蘭的僧伽羅文字母把巴利文三藏全部記錄下來(一說覺音在錫蘭時將當時保存很多的用僧伽羅文寫的注疏譯成巴利文)。原來的巴利文字母已經不存在,現在緬甸、柬埔寨、泰國的巴利文三藏也都是用他們本國字母記錄的。最近印度也正在從事用印地文字母記錄并印行巴利文三藏的工作。
關鍵詞: 巴利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