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新網北京4月22日電 (記者 余湛奕)適逢農歷“上巳節”,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中國青年報社、團北京市委等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華服日”22日在北京主會場和山東、江蘇、湖南等三地分會場舉辦,吸引青年華服愛好者體驗游覽。
據了解,北京圓明園主會場現場設置了“國風市集”“互動體驗”“文化展演”和“文化講堂”等展示區域,參展、參演人數超過500人。“國風集市”上,多所高校和近30家商家現場展示非遺文化和華服及飾品,給游客帶來直觀的傳統文化體驗,通過國風妝造、街景還原,游客可以身著形制考究的華服,沉浸式體驗華夏霓裳的萬千風骨氣象。
“互動體驗”區,青年華服愛好者們體驗和學習蹴鞠、投壺、棋藝、采選、品茶、糖畫等傳統技能,感受中醫藥獨特魅力。還有青年朋友現場行“飛花令”,猜謎對詩,切磋琢磨。
昆曲選段、民樂合奏、童聲合唱、中華民族服飾秀……20余個高校傳統文化社團、兒童社團和青年歌手等各展其能,共同帶來了精彩紛呈的演出。他們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為己任,以青春之姿傳播華服之美、中華之魅。
第五屆“中國華服日”中的文化展演。 趙雋 攝“文化講堂”內,來自故宮博物院、北京師范大學等院校和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資深華服愛好者進行現場分享,帶領青少年重溫國學經典著作中蘊含的哲學思想,講解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傳播傳統文化知識。
“多城協同”也是本屆“中國華服日”的特色之一,除北京主會場外,山東、湖南、江蘇3個省份同步在相關城市地標區域設置分會場,舉辦了極具當地特色的傳統文化體驗和傳播活動,并通過線上直播方式進行聯動展示。
在濟南大明湖畔,山東分會場以“海岱華裳”為主題,以華服為帶動,融合齊魯名士、禮儀、非遺、手造等內容,通過燈光走秀、國風快閃等形式盡顯山東文化底蘊。在揚州瘦西湖旁,江蘇分會場喊出“我在揚州遇見最美中國”,邀請百余名青年著華服盛裝,在標志性地點打卡、走秀、交流體驗。湖南分會場將古代市場的開市場景在長沙銅官窯古鎮原汁原味地重現,在酒樓攬客、小販吆喝聲中,街頭的6米翼展火鳳凰和打鐵花空中飛舞,盡顯非遺表演魅力。
本次活動還發起“全球快閃”召集令和高校接力活動,邀請高校華服社團、海外留學生等群體組織各具特色的華服展示、科普活動,共舞中國美,提升中華文化全球影響力,并在臉書、推特、Tiktok等海外社交平臺發布。
據悉,“中國華服日”活動于2018年首次舉辦,旨在引領廣大青年堅定文化自信,繼承和弘揚以華服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經過多年積累沉淀,“中國華服日”已經在廣大青年和華服愛好者圈層中凝聚起較強品牌影響力。(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