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雅安4月20日電 (祝歡 王利文)“伴隨著鳥語,在空氣如此清新的地方采茶,令人心曠神怡。”20日正值谷雨節氣,第一次體驗采茶的阿根廷《華人頭條》記者翁怡潔表示,在世界茶文化發源地感受到了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19日至20日,由中國新聞社聯合川渝兩地統戰部門和宣傳部門組織的“行走中國·2023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川渝行”參訪團走進四川雅安。來自美國、加拿大、比利時等21個國家的28家主流華文媒體高層,先后走進雅安茶廠有限公司和蒙頂山景區,品茶、采茶,感受世界茶文化發源地的茶文化,聚焦農旅融合助力當地鄉村振興。
在中國制茶版圖中,作為世界茶文化發源地之一的四川雅安是不可忽視的存在。目前,雅安茶產業面積達100萬畝,茶園面積、產量、產值均居四川省前列,良種化率、標準化率、園區化率等指標均名列全國前茅,南路邊茶制作技藝(黑茶)和蒙頂山茶傳統制作技藝(綠茶),作為43個聯合申報項目之一,成功晉升為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海外華文媒體高層體驗采茶的樂趣。 王磊 攝站在蒙頂山景區從高處眺望,成片的茶園云霧繚繞、連綿起伏,茶園里有不少茶農腰挎竹簍、俯身采摘茶葉。當日,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們也當起了“茶農”,走到茶園內,按照“一芽一葉”的標準動手采摘新鮮茶葉,體驗采茶的樂趣。
攤放、殺青、揉捻……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們親手采摘的茶葉在制茶師劉玉霞手中來回翻炒。翠綠的嫩芽接觸滾燙的鍋底,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水分逐漸蒸發,葉子也變得柔軟。“我對制茶師傅手工制茶的過程非常感興趣,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平臺將這種傳統手工藝傳播到海外,讓大家更了解中國的茶文化。”哈薩克斯坦《今日絲路》記者宋欣表示。
據介紹,蒙頂山茶是中國傳統綠茶,茶湯清澈明亮,黃而微碧,香氣馥郁,芬芳鮮嫩。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在蒙頂山頂品嘗蒙頂甘露的同時,現場觀看蒙頂山“禪茶”獨創的十八道獻茶技藝——“龍行十八式”茶技。
海外華文媒體參訪團品嘗藏茶。 王磊 攝在雅安,以蒙頂山茶為綠茶代表、雅安藏茶為黑茶代表的這一“綠”一“黑”,勾勒出了這方水土深厚的茶文化底蘊。走進位于雅安市雨城區的中國藏茶博物館,藏茶的清香撲面而來,博物館內陳列著具有紀念意義的磚茶以及由藏茶制成的精美工藝品。一塊塊磚茶吸引了海外華文媒體參訪團的眼球。
“這個博物館不僅是傳播藏茶歷史文化的窗口,還是一個文創的平臺。”日本樂樂中國電視臺總編輯歐陽樂耕表示,藏茶的產量如此之大,他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平臺將藏茶及其文化宣傳推廣出去,讓更多人喜歡上藏茶。
在中國藏茶博物館內,海外華文媒體參訪團一行坐在院落中,靜靜品嘗藏茶。“我每天都喝茶,今天是第一次喝藏茶,感覺挺好喝的。”歐陽樂耕舉著端在手中的藏茶說。
海外華文媒體參訪團參觀陳列的藏茶。 王磊 攝目前,雅安全市25萬農戶從事茶產業,涉茶人口65萬,茶產業助農增收人均超過8000元,占茶農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從一片小小的葉子,到成為興鄉富民的大產業,雅安做大做強雅茶產業不止于此。
“雅安茶葉種植面積已突破100萬畝,關系到上百萬戶茶農的‘錢袋子’。”雅安市名山區茶業協會秘書長鐘國林說,茶在雅安經濟社會發展、幫助農民增收方面起到非常核心的作用,“從良種苗木選育繁育到茶園種植,從茶葉加工到品牌營銷,從弘揚茶文化到茶旅融合,雅安茶產業已形成一條完整產業鏈。”
依托茶鄉生態本底、如畫風景以及厚重的茶歷史,雅安茶旅融合發展如火如荼。“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這句話就是當地的真實寫照。隨著百公里百萬畝鄉村振興茶產業帶的打造,如今,雅安市成功建成蒙頂山、牛碾坪、月亮湖、中國藏茶村、云臺山國家農業公園等茶旅綜合體,成為國內茶旅熱點,茶旅融合也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