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義烏4月9日電 (董易鑫)這幾天,在浙江義烏,韓國商人樸明鎮正忙著對接生意,邀請一家海外電商平臺來華采購。后續,該平臺可能會在義烏設立供應鏈倉庫。
這番設想的產生,基于樸明鎮多年在義烏的創業經歷——因看好中國的發展,2008年至今,他從采購商逐漸成為投資者,先后在義烏設立供應鏈公司、外貿進出口公司、人參品牌專賣店。
(資料圖)
今年1月9日,韓國商人樸明鎮(右一)與嘉賓為自己在義烏開辦的新店鋪剪彩。受訪者本人供圖“義烏的涉外服務非常完善,可以‘一站式’辦理營業執照,投資特別方便。”樸明鎮告訴中新社記者,他計劃對接更多在中國留學的韓國年輕人,幫助他們在中國發展,組織更多韓國商人來義烏走訪、采購、投資。
義烏被稱為“世界小商品之都”,鏈接著經營超210萬種商品的中外商戶和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采購商。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復蘇態勢下,大量義烏常駐外商返華,當地外籍人口持續上升已逾萬人。截至今年3月中旬,當地外資公司數量達到4996家。
義烏憑何贏得海外投資者青睞?透過一個個外商在當地的逐夢故事便可洞見。
從背著現金逛義烏市場、帶著一皮箱樣品回國,到一通視頻電話就能敲定好幾個貨柜的訂單……二十多年來,也門籍商人穆德見證了義烏外貿的飛速發展,成為當地招商引資的“代言人”之一。
“我常常告訴別人,義烏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天堂’,即使是語言不通,大家也都愿意和你做買賣;無論是商品還是物流,都可以實現多款比價甚至‘量身定制’,選擇特別多。”穆德說。
數據顯示,義烏貨運物流直達中國超過1500個縣(市、區),與寧波舟山港實現常態化海鐵聯運。“義新歐”中歐班列輻射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0多個城市。當地156個海外倉、275條“環球義達”國際專線“織密”全球貿易服務網絡。
同時,不少常駐外商還在義烏開起本國風味的特色餐廳,近在咫尺的家鄉美食讓外商感到“他鄉即故鄉”。
穆德在義烏這些年來,結交了來自中東、歐美等地的朋友,他的三個孩子都在中國出生,大兒子正在上海一所大學攻讀金融專業。“希望孩子們在中國開創自己的生意之路,我會全力協助他們。”他說。
4月6日,常駐義烏的也門籍商人穆德接受記者采訪。中新社記者董易鑫攝《義烏市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涉外服務十項舉措》今年實施以來,當地推出為符合條件的外國人簽發兩年至五年的居留許可;實施投資類外國人注冊企業、工作、居留“一件事”辦理;加大涉外信息發布共享,豐富雙向交流溝通渠道等舉措,不斷促進外商投資興業。
據了解,為促進更多外商回流,義烏已發出海量邀請函;鼓勵更多銀行與出口信保機構對接,為外貿企業提供融資便利;舉辦多場展會,搭建信息溝通與商貿交流平臺,經濟活力不斷釋放。(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