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德4月4日電(葉茂 林榕生)走進位于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三沙鎮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的霞浦縣大宗特色水產品產業園(三沙片區)標準化廠房項目現場,一棟棟嶄新的大樓主體已經落成,目前正在完善室外附屬配套。
“計劃今年5月完成全部建設任務”,寧德市溪南半島開發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林祥斌告訴中新網記者,項目將引進新技術進行標準化集約化的紫菜養殖和加工,并向周邊區域進行輻射,有利于促進霞浦縣紫菜產業向高端、標準化發展。
(資料圖)
霞浦縣大宗特色水產品產業園(三沙片區)標準化廠房項目加工廠3#樓主體完工。 寧德市三都澳新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 供圖霞浦縣位于臺灣海峽西北岸,是福建海域最大、海岸線最長、淺海灘涂最廣、島嶼最多的海洋資源大縣,有著“中國紫菜之鄉”的美譽,并已形成紫菜育苗、種植、加工全產業鏈條,年產值近10億元。
然而,在紫菜成為當地民眾增收致富支柱產業的同時,家庭作坊式生產也存在著“小散亂”的現狀。霞浦縣大宗特色水產品產業園(三沙片區)標準化廠房項目的落地,就是旨在破解和改善這一現狀。
據介紹,該項目2021年12月正式開工建設,規劃用地65.29畝,包含紫菜育苗標準化廠房和紫菜加工標準化廠房,項目總投資估算1.65億元。
林祥斌說,紫菜產業園建成后,園區將為入駐企業提供集中供水供熱等配套設施,著力推進養殖戶降本增效;入園加工企業可規范化、標準化生產,還可享受政府定制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扶持,統一使用“中國紫菜之鄉”地理標志,助推產業實現高值化發展。
“為我們企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場所”,有意向進駐產業園的一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進駐產業園后,產品不僅可朝品牌化、規模化方向培育,還沒有了環保的壓力,可以專心做好生產。
不僅僅是紫菜,豐富的海洋資源,讓霞浦因海而生,靠海而興。霞浦有著“中國南方海參之鄉”“中國海帶之鄉”等美譽,也是中國大黃魚和鮑魚的主產地之一,全縣年水產品總量在40萬噸以上,年漁業總產值超過100億元。
結合產業特色,當地推進霞浦縣大宗特色水產品產業園項目建設,包括三沙片區標準化廠房項目、霞浦城關經濟開發區水產品小微園、溪南海參產業園和沙江海帶產業園。
林祥斌表示,這些項目全部投產后將從產品質量、品牌、價值等方面拉動霞浦縣水產品加工產業整體提升,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霞浦縣水產業高質量發展。
寧德市巨龍三都澳陸島交通碼頭項目正加快建設。 寧德市三都澳新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 供圖寧德,海闊港深,港口資源也成為寧德發展的重要優勢之一。位于寧德市三都澳新區啟動區南側海域的寧德市巨龍三都澳陸島交通碼頭項目,將于9月底完工驗收,改善周邊漁船靠泊條件,方便周圍海域海上養殖戶的生產生活,解決附近島嶼交通落后問題。
寧德市巨龍三都澳陸島交通碼頭項目2021年4月動工建設,總投資約3.1億元,計劃建設一個50噸級陸島交通碼頭及配套設施。
寧德市巨龍三都澳陸島交通碼頭項目施工現場。 寧德市三都澳新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 供圖寧德市白馬港市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鄭李岳說,項目建成投產后將作為公共性港口基礎設施,為寧德市主城區與三都澳內各交通碼頭提供新的駁岸,進一步增強海上交通網絡,助力旅游品牌和旅游精品建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資航拍寧德市巨龍三都澳陸島交通碼頭項目施工現場。 寧德市三都澳新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 供圖項目建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記者從寧德市三都澳新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獲悉,截至目前,該公司及其權屬子公司在建項目共5個,總投資15.99億元,已累計完成投資7.82億元。(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