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初春三月,在廣東省英德市英紅鎮紅衛社區,一棵棵茶樹正在抽出鮮嫩的綠芽。歸僑李明山和他茶廠的工人們迎來了一年里最忙碌的時候,新鮮采摘的春茶能為他們帶來不少的收入。
【解說】1978年9月,9歲的李明山隨父親離開越南,回到了祖國,被安置在英德華僑農場。參加工作后,李明山和父親一起在當地的制茶廠學習種植、采摘、發酵等工藝,開始了他的種茶制茶生涯。
【同期】歸僑 李明山
【資料圖】
小的時候就已經回到了祖國這一邊,后面我父母就被安排在茶葉生產這一塊,我們小的時候也跟著一起幫多幫少這樣過來的。后面我自己參加工作之后,還是從事了這個茶葉(行業),慢慢地覺得這個茶葉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解說】英德市種茶制茶歷史悠久,但此前一直未形成主要品種,2002年,種茶經濟效益開始下滑。李明山則嘗試種植水果來補貼家用。直到2008年,英德市向茶農推廣優良茶樹品種——“英紅九號”,并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本就擁有豐富種茶制茶經驗的李明山認為新品種口感好,市場前景廣闊,盡管當時很多人并不看好,但他還是“摸著石頭過河”,在家門口的4畝地開始試種。
【同期】歸僑 李明山
最早種的就是這4畝,現在都不舍得挖掉它,因為太有感情了,發家致富都是全靠它了,加上我們這個茶的品質(種了)10來年就相當的好。
當時我在育苗的時候和種茶的時候,曾經都有人奉勸我,說不要盲目投資,原來的茶太低價了,市場不好了。我說肯定不會,因為我看到這個市場前景,還是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一直做下去。
【解說】在自身努力拼搏以及政策扶持下,如今李明山個人承包的茶園已達到200多畝,同時擁有40畝紅茶育苗基地,去年銷售額逾300萬元(人民幣)。隨著政府的大力推廣,英德紅茶品牌知名度也越來越高,不少村里的歸僑僑眷紛紛向他取經討教。李明山沒有忘記當初自己從英德市良種場免費學習了茶樹育苗技術,他同樣毫無保留無償傳授育苗、種茶技術給村民。
【同期】歸僑 李明山
我想法就是希望他們能夠種活,種成功。因為我們這邊僑民收入當時還是比較低的,后來經過三、五年這樣堅持下去,好多我身邊那些朋友、老鄉他們也跟著也種茶了,后面他們的收入也慢慢地好轉了。現在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沒有閑人了,真的,有茶的就摘茶。沒有的,自己的不多了,摘完了又可以去幫別人摘。有好多摘完沒有什么事做了也來我茶園上班。
【同期】歸僑 張守玉
我家就住在這附近,很近的。我不用擔心今天干完了,我家里茶采完了,沒事干了沒收入。他是給我一個很固定的工資,讓我覺得很放心。
【解說】目前,紅衛社區已經成為了廣東省認定的“一村一品”紅茶專業村,種植紅茶總面積超過5000畝,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茶園。有的村民還會到李明山的茶廠里工作,以增加收入,他們在紅茶產業的帶動下蓋了樓房,買了轎車,日子過得幸福美滿。
記者 何俊杰 許青青 廣東英德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