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社天津3月18日電 題:趙秀君:要讓戲劇舞臺傳承中華文化的優秀基因
作者 王在御
隨著京胡弦聲落下,臺下響起如潮般的掌聲,觀眾們意猶未盡,趙秀君與天津青年京劇團的演員們站在舞臺上一同向觀眾致謝。華麗的京劇服裝在現代舞臺燈光下依然閃耀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圖為趙秀君在演出中。 中新社發 王在御 攝“戲劇舞臺藝術像一朵永不凋謝的花,舞臺是花盆,坐在臺下的觀眾是土壤,青年演員們是根莖,而這‘舞臺藝術之花’結下的果實,就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之果。”天津青年京劇團團長趙秀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首屆中華戲曲邀請展17日在天津拉開帷幕,由趙秀君、張克主演的京劇《龍鳳呈祥》作為開幕大戲率先登場。趙秀君作為當今京劇舞臺張(君秋)派青衣的杰出代表,已經從藝三十多年,演出千余場,曾獲中國戲劇梅花獎,代表劇目《秦香蓮》《西廂記》《安國夫人》等曾在國內外重要賽事和展演中獲得獎項。
趙秀君表示,選《龍鳳呈祥》作為首場演出,是因為這是非常吉祥的一出戲,有非常好的寓意,而且這個戲行當齊全,“生旦凈末丑”都有,流派也比較多,對觀眾而言有很多看點。
本場演出的《龍鳳呈祥》匯聚了天津青年京劇團多年齡段演員,形成老中青“傳幫帶”的效果。比如該劇孫尚香這一角色在第一場由趙秀君飾演,第二場則由青年演員單瑩來飾演,到第三場時由二十多歲的年輕演員周洛伊飾演,三代演員共同塑造一位有著尚武精神的東吳郡主便是戲劇舞臺的薪火相傳。
“傳統戲劇的傳承主要是以老人帶新人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可以讓青年演員在舞臺上感受到觀眾最真實的反應,以提高、磨煉他們的各方面能力,未來才能更好地駕馭舞臺,為觀眾帶來更成熟的表演。因為實踐才能換來最寶貴的經驗。”趙秀君說。
臺上五分鐘,臺下十年功,一場傳統戲劇的精彩表演是無數演員在幕后數十年的付出與磨煉。而演員不同的演繹方式,也會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戲劇效果,這既源于演員自身的天賦與努力,也是老師培養與付出的結果。
趙秀君表示,“傳統戲劇傳承的本質是人的傳承,優秀的人才得到良好的培養,經典藝術才能傳承下去。這也是傳統戲劇魅力之所在,因為它是中華文化活的傳承,也是藝術之花永葆青春的秘訣。”(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