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圣保羅3月11日電(記者 林春茵)2012年,懷揣電影夢的巴西青年米蓮娜·德·莫拉(Milena de Moura)第一次到訪中國,目的地鎖定陜西西安。
米蓮娜是巴西圣保羅大學葡語中文系高材生。中國皮影戲導演梁軍在圣保羅開設工作坊時,曾帶著這位“洋弟子”做過田野調查。
高亢尖銳的碗碗腔,踏踏實實地朝踏訪西安的米蓮娜“吼了一嗓子”。第二年,她赴北京電影學院攻讀電影方向碩士,即把15位北京民間藝人的吟唱人生作為畢業創作的紀錄片主題。
(資料圖片)
圣保羅時間3月9日晚間,張藝謀導演、余華原著的影片《活著》在巴西漢語橋俱樂部上映,開啟年度“中國電影之夜”影展活動。米蓮娜則擔綱觀影導師。
西安往事,深深影響著米蓮娜。“皮影戲和黃土地上的普通人命運,都令我著迷。”米蓮娜對中新網記者說,很多巴西人自張藝謀和陳凱歌開始觸摸到“中國”,這也是她選擇《活著》為首映的原因。
影展每月有約,下一部上演陳凱歌的《霸王別姬》。除享譽國際的作品外,策展人孫立冬也關注大熒幕上難見蹤跡的紀錄片,令巴西觀眾在光影中,“感受中國電影的發展”,“看到中國時代變化”。
電影中,一幕幕皮影戲,封神榜、三英戰呂布、穆桂英征西粉墨登場,各路英雄叱咤風云。葛優和鞏俐飾演的小人物,也在時代洪流裹挾中展露堅韌的生命力。
觀眾中,語言學家李樂思(Marcia Carini)從影片“看到中國人個人夢想和個人意志的成長”。同是鞏俐影迷的一對巴西母女則告訴記者,對鞏俐洗盡影星鉛華,塑造真實可信的農村婦女最為驚嘆,“所有的我們喜歡的中國經典電影,全是鞏俐演的。”
中國電影不僅在地處鬧市的藝文中心上演,也正悄然驚艷巴西高校。巴西圣保羅大學文學院文藝中心3月正在舉行亞洲影展,徐克導演的《青蛇》上演時,座無虛席。
“光影、色彩和人物造型,都非常漂亮。”圣保羅大學廣告設計系的大學生勞拉(Laura)對記者感嘆,“我從沒接觸過那么神奇美麗的神話。”
“中國電影里的中國文化何其迷人,真期待能跟著電影游遍中國。”正在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學習中文的莎布麗娜(Sabrina),亦敏銳地覺察到這部電影“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和好萊塢電影非常不同”。
新生代熒幕偶像俘獲的巴西新僑粉絲人數也不少。剛從中國探親返回的巴西大學生王楚婷把中國明星的卡片作為伴手禮送給朋友們,非常受歡迎。
中國電影在南美洲的最大城市圣保羅走俏,并非偶然。除了中國情結、造星產業外,還得益于中國電影市場蓬勃發展。據中國國家電影局統計,1至2月份國內總票房接近140億元人民幣,超去年同期。這展現出中國電影市場的強勢復蘇。
諸如《流浪地球》系列這樣工業化和文化豐富度都頗有水準的影片,更引起巴西電影人的關注。他們認為,中國電影已經可以設計出在面向未來、面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題材的創作。
“很多巴西人從張藝謀和陳凱歌接觸到中國電影,慢慢地發現中國電影是很豐富的。”巴西電影導演米蓮娜·德·莫拉說,中國熒幕數全球最多,中國電影市場全球最大,不同風格類型的電影都在迅速發展,“這非常值得關注。”(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