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麗水3月6日電(傅飛揚 劉曉玲)三月,春意漸濃。4日至5日,“夢行浙江”——走進“黃帝縉云”活動在浙江麗水縉云舉行,來自俄羅斯、韓國、日本、泰國、塞爾維亞、尼日利亞等50多個國家的近200名外國留學生一起觀摩黃帝祭典、參觀仙都景區等,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日新月異的城鄉發展圖景。
(資料圖片)
據了解,該活動由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政府新聞辦、浙江省外事辦、浙江省廣電集團合作主辦,由縉云縣委宣傳部、縉云縣黃帝文化發展中心承辦。
留學生們聽導游講解“福祿壽喜”。縉云縣黃帝文化發展中心供圖
4日,簡短的歡迎儀式后,留學生們開始了縉云之行——烤燒餅、做土爽面、參觀無土栽培草莓大棚……縉云的飲食文化展現出濃郁的民俗特色,而科技農業則見證了鄉村振興的堅實步伐,這些都引起了留學生們的關注。“做面條很有意思。”來自塞爾維亞的娜塔莉婭說。
“你們看,磚雕上的喜鵲象征什么呢?喜上眉梢,你們高興的時候是不是這樣?這就是‘喜’。那么‘祿’在哪里呢?在腳下這些鵝卵石鋪成的圖案里。為什么在腳下?它的意思是做官要腳踏實地,要心中有百姓,不能忘本……”在當地河陽古民居,68歲“導游”朱馬成的介紹讓留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來自玻利維亞的浙江大學留學生張慶華是一名華裔,自小受父母的熏陶,為了更多、更深地了解中國文化,他選擇了漢語語言文學專業。
“我喜歡現代文學,還看過沈從文的《邊城》,對河陽古民居的農耕文明很有探究欲望。這里的文化保留得很不錯,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張慶華說。
5日,在仙都黃帝祠宇,一場《軒轅贊》實景祭祀祈福表演內容豐富多彩,意蘊深遠。依循古禮程序,在一系列儀式的再現中,樂舞與祭祀并行、互嵌,渾然一體,表達了人們對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敬仰、追思、贊美、感恩和祈求之情。
《軒轅贊》表演現場。 縉云縣黃帝文化發展中心供圖
觀摩祭典后,留學生們跟著導游參觀軒轅殿,瞻仰黃帝像,看黃帝功績圖。懷祖堂內枝繁葉茂,根深蒂固的姓氏樹讓留學生們更深一層了解了“炎黃子孫”的含義,也使他們對于中華文明歷經5000多年仍生生不息、從未斷流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國文化很有包容性,對不同的文化都尊重、理解,這是我感觸最深的。”來自喀麥隆的浙江師范大學留學生貝拉說。
來自尼日利亞的葉蘇雅深有同感,她表示,中國有56個民族,各民族之間很友好,文化也很多元。
據悉,浙江省外國留學生“夢行浙江”系列活動是該省面向外國留學生組織的年度文化嘉年華。活動主要有留學生主題競賽、中華才藝展演、留學基地參觀等部分組成,旨在幫助外國留學生深入體驗中國傳統文化和浙江風土人情。本屆活動的主題為“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系參觀體驗活動首次在縣一級舉辦。
“開展人文交流活動有助于留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找到情感上的認同,也能讓他們向自己國家的人民展現一個真實的中國。”此次活動的帶隊老師之一、浙江大學青年教師馮鞏說。
同時,該活動中還舉行了“國際學生‘感知浙江’國情教育基地”授牌儀式。可以預見,作為接牌方的縉云,未來將在搭建國際人文交流平臺上做出更多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