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僑網重慶2月27日電 (梁欽卿)中資企業、華僑華人發來感謝信20封,中資企業商會發來感謝信1封,巴巴多斯商會發來感謝信1封,中國駐牙買加大使館發來感謝信1封……
24日在重慶召開的第11批援巴布亞新幾內亞(下稱“巴新”)和第5批援巴巴多斯中國醫療隊任期工作總結會上,兩支援外中國醫療隊介紹了援外期間工作內容以及收到的感謝信。
據了解,第11批援巴新中國醫療隊由10名隊員組成,于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在巴新執行衛生援外任務;第5批援巴巴多斯中國醫療隊由9名隊員組成,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巴巴多斯執行衛生援外任務。
“在巴新,僑胞親切地稱醫療隊為‘祖(籍)國為華僑華人撐起的生命保護傘’。”第11批援巴新中國醫療隊隊長陳國柱介紹,醫療隊在援外期間通過遠程會診、多學科團隊集體會診、陪同華僑華人就診等方式,遠程接診處理華僑華人疾患,累計接診6000余人次,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成為僑胞信賴的“生命保護傘”。
在巴巴多斯,膝關節炎發病率較高,許多關節病變患者無法及時進行手術治療。第5批援巴巴多斯中國醫療隊隊長張群霞說:“在中國醫療隊的‘膝’心照料下,許多病人重拾了生活信心。”
她還記得,當地民眾安妮塔曾飽受膝關節炎困擾,平日只能口服大量止痛藥暫緩病情,且已失業在家多年。中國醫療隊了解到安妮塔的病情后,為其制定個性化針灸治療方案,并采用骨科、中醫科聯合診治。經過精心診療后,安妮塔膝關節疼痛逐漸緩解,關節活動也得以恢復,重燃了對生活的希望。
在受援國工作期間,援外中國醫療隊不是“走過場”,而是“扎下根”。
第11批援巴新中國醫療隊為受援醫院心血管內科、新生兒科、泌尿外科等7個專業領域帶去16項新技術,填補受援國多項技術空白;第5批援巴巴多斯中國醫療隊在當地開展各類臨床新技術64項,部分新技術為受援國首例,大幅提高當地醫院技術水平。
伊麗莎白女王醫院是援巴巴多斯中國醫療隊工作的地方,該醫院醫療服務中心主任克萊蒂·凱夫表示,中國醫療隊帶來了很多先進技術,期待更多中國醫生來這里工作,也希望本地醫護人員有機會赴渝進修學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