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肯尼亞上海商會會長李昌洪:與肯尼亞農民分享豐收的喜悅

2022-02-27 09:16:2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與肯尼亞農民分享豐收的喜悅(僑胞說·祖國在我心中(83))


(資料圖)

在肯尼亞,久居當地的華僑華人常自稱為“老肯”。李昌洪也是“老肯”之一。15年來,他把雙腳扎進肯尼亞的泥土地,把中國種植技術帶給當地農民,在東非大裂谷鄉間種出了豐收的果與花,也讓許多肯尼亞優質農產品叩開了中國市場的門。

以下是他的自述。

手把手傳授種植經驗

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州。從小生活在江漢平原,跟著父母在長江邊務農,我心中有了一顆親近田野的種子。

2008年,偶然聽親友講起在肯尼亞旅游的見聞,我第一次對這個非洲國家的風貌有了認識。這一年,我33歲,正是意氣風發、尋找事業突破口之時。肯尼亞自然資源豐沃,發展農業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我從中看到了機遇。這年6月1日,我踏上了肯尼亞的土地,決心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天地間干出一番新事業。

籌備公司期間,我跑遍了肯尼亞大大小小的市鎮,最遠到過接壤索馬里的城鎮曼德拉。在充分考慮當地自然條件和國際市場需求后,我鎖定了辣木、除蟲菊和蘆薈種植。

辣木是一種熱帶經濟作物,特定品種結出的辣木籽、辣木葉、辣木花不僅可食用,還有保健功能。在少雨季節,耐旱的辣木還能幫助人們維持生計。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就引入辣木作為油料作物,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非洲部分國家也有可食用的辣木品種。肯尼亞的氣候、土壤、光照等條件正適合推廣這一神奇植物。當地也有不少農民在嘗試種植。

經過反復考察與試種,我與公司員工一致認定,肯尼亞南部的馬庫埃尼郡附近是種植辣木的好地方。2014年初,我們在當地租種了約150畝土地,并把辣木良種免費提供給周邊農民,下地手把手教授播種、育苗、采摘經驗,最終發動當地農民種植850畝,形成了總面積約1000畝的辣木種植基地。基地產出的辣木籽由我們公司進行采購,解決了農民對銷路的擔憂。

種地少不了和土地“磨合”。為此,公司多次邀請中方和肯方技術人員進行探討,一起尋找增產增收的好辦法。

辣木雖然耐旱,但充足的雨水有助于辣木樹生長。因此,我們決定在辣木樹下,以辣木樹為圓心,挖一個直徑為40至50厘米、深度約20厘米的坑。雨季來臨前,把農家肥施在坑中,用薄薄一層土進行掩蓋。雨季來臨時,雨水會帶著肥料向樹根滲透。辣木樹最高可以長到10米,不利于果實采摘。因此,我們每年都會打頂,矮化辣木樹,增加辣木樹側枝的生長。通過不斷試驗和探索,基地產出的辣木籽顆粒飽滿、含油量高,直徑比普通辣木籽大2倍以上,單棵辣木樹的產量是當地其他種植戶的3倍。

除了辣木,肯尼亞的地理環境還與另一種經濟作物——除蟲菊的生長條件高度契合。從除蟲菊中提取的除蟲菊酯,可用于生產生物農藥。因其無公害的特點,除蟲菊在綠色農業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2010年起,我們向肯尼亞政府申請了除蟲菊種植、加工和出口牌照,并在肯尼亞境內東非大裂谷附近的村莊與農民合作種植。最多時種植面積約為5000畝。

除蟲菊的育苗是一項“技術活”。肯尼亞傳統的辦法是在田壟上挖一條10厘米深的小溝,撒入種子,蓋上約2厘米厚的土壤,等待15天后發芽。這么做發芽率低、時間長,單位面積產苗量也很有限。中國傳統的辦法則是直接把除蟲菊種子撒在田壟上,蓋上一層薄薄的土壤,同時還要蓋草、澆水。但在土壤肥力更高的肯尼亞,這么做容易產生植株細弱的“高腳苗”,被赤道地區的烈日一照,一半幼苗都會干枯。

通過多次試驗,我們結合了兩種方法的長處,把除蟲菊種子直接撒在田壟上,蓋上一層1厘米厚的土,把土壓實并每晚澆水,等待5至7天,苗就長出來了。我們把這種新辦法教給農民,種出的除蟲菊苗根很粗壯,單位面積產苗量也很足。現在肯尼亞西南部的奈瓦沙湖區域不少農民育苗采用的就是這個方法。

幫助農民收入翻番

經過多年發展,我們把馬庫埃尼郡的辣木基地,改建為辣木和蘆薈間作種植基地。2018年,我們還在肯尼亞西北部的圖爾卡納郡,種植了約1000畝蘆薈試驗田,最終成活約450畝,今年還計劃在該區域種植蘆薈5000畝左右。

蘆薈是耐干旱、高價值的優良作物之一。肯尼亞常會遭遇旱災,種植蘆薈給了當地人新出路。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肯尼亞的蘆薈有較高藥用價值。加工制成的蘆薈膏中,蘆薈苷A的含量可達16%到24%,高出其他產地數倍。

種植蘆薈給當地人帶來的經濟效益十分顯著。風調雨順時,如果種植玉米,按照今年的市場價,當地農民1英畝的收入約為8.2萬先令。除去種子、肥料、人工等成本,純收入不到3.5萬先令。如果考慮到旱災,種植玉米還會嚴重虧損。而根據種植基地的情況,按照當前市場價,農民種植1英畝蘆薈的收入可達到25.6萬先令,刨除人工、肥料等成本,純收入在20萬先令以上。

公司經營模式也受到當地人肯定。針對不同農作物,我們會在適合該作物生長的區域租賃土地,建成育苗基地,把種子或幼苗免費提供給周邊農戶。公司摸索出的種植經驗,也會傾囊相授。如果種植遇到難題,還有專業團隊介入幫忙。同時,我們和種植戶簽訂了采購協議,讓農民不擔風險、不愁銷售。在育苗基地附近,公司還購買了工廠用地,方便對該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可以說,最難做的事情,我們都為當地農民預先考慮到了。不少種植戶都對與我們合作表示放心。

在陌生的土地上贏得信任,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0多年來,我在這里經歷了風風雨雨,也曾遭遇搶劫、盜竊等犯罪事件,創業的艱辛一言難盡。但認準了這個方向,我就有信心讓種子發芽開花。

剛起步時,公司到肯尼亞鄉下開推廣種植會議,當地政府出于對海外公司的不信任,不僅配合度不高,甚至還進行阻攔,當地農民對轉變種植方式也沒什么積極性。

我們沒有氣餒,而是通過租種試驗田、推動工廠建設、免費提供苗木、積極傳授經驗,一步步證明經營模式的有效性。漸漸地,當地政府開始派工作人員協助推廣,越來越多農戶加入我們的種植園。穩扎穩打、用心做事,中國人的勤勞、守信最終改變了當地人的看法。

把好產品帶到進博會

從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始,我已參加了三屆進博會。2023年的進博會,我也一定會參加。

進博會是企業厚積薄發的大舞臺。在這里,我們精心培育的農產品有了亮相展示的好機會。前幾屆進博會,我把辣木籽、蘆薈等帶到展臺,還介紹了夏威夷果、高山紅茶等許多肯尼亞優質農產品。

2019年第二屆進博會期間,有一家來自西安的參展企業,提出需要蘆薈提取物制作藥材,要求蘆薈大黃素含量達到22%至24%。這樣的蘆薈在中國十分少見,而肯尼亞的自然條件恰好可以種植出符合這一要求的蘆薈。

借助進博會平臺,我們一拍即合。得益于進博會對企業產品質量的背書,對方公司爽快同意先付款后發貨。2020年,我們已經做到了近800萬元銷售額。

類似這樣的經歷還有很多。通過進博會提供的各類溝通和貿易促進機制,我們能實現購銷信息和資源的高效、精準對接。產品不僅能銷售到中國,還能銷往北歐、東南亞,走向廣闊的國際市場。

進博會是國際貿易的一個風向標。在這里,我們可以了解到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了解各領域前沿技術的應用,把最新資訊帶回肯尼亞,運用到田間地頭的實踐中。

從進博會歸來,每次都有新訂單。最近,就有來自安徽的客戶到我們的種植基地采購蘆薈膏。我期待,接下來一年在蘆薈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給肯尼亞農民帶來更多豐收的喜悅,也讓更多肯尼亞的優質產品進入中國消費者的購物車。(本報記者 林子涵采訪整理)

關鍵詞: 蘆薈大黃素 農民合作 祖國在我心中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