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2月21日電 (劉瀟)“我是甘肅慶陽人,但我從小在敦煌長大,現在也在敦煌工作,在我心里,我更像是敦煌人。”近日,甘肅省敦煌市《又見敦煌》劇組演員胡發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他希望通過自己和團隊的表演,讓所有觀眾都能身臨其境感受敦煌歷史與文化。
2月19日,大型室內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在敦煌市開啟2023年首場演出。該劇以史詩筆法展現絲路文化,生動再現敦煌千年文化,形象展示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相關資料圖)
“敦煌,這座古老的城市,隨手捧起一把沙,就是一段歷史,隨手翻開一卷書,就是一個故事……”伴隨著胡發的聲音,演出開始。
“在這場演出中,觀眾聽到的第一個聲音,就是我的。”胡發自豪地說。
情景體驗劇對演員要求很高,如果演員不能投入其中,也就無法感染觀眾,同時,如果演員對扮演的人物不了解,那么也無法應對觀眾提問。
圖為劇組演員胡發(中)在《又見敦煌》中的劇照。 王文超 攝為了給觀眾呈現更好的舞臺效果,胡發尋找各種途徑來了解人物故事。胡發說,除了傳統書籍,新媒體平臺也是很好的學習途徑。
剛開始工作的那幾年,胡發每天晚上都會伴著敦煌紀錄片的聲音入睡。就這樣,胡發逐漸成長為一名專業演員。如今已經工作7年的胡發,還多了“培訓老師”的身份。
身為培訓老師,胡發有一套自己的培訓方式。他說,熱愛才是最重要的。
幾年前,一位有6年舞蹈基礎的女生來到《又見敦煌》劇組面試,最開始,她作為舞蹈演員參與演出。但是幾次排練后,她漸漸對劇中的講解演員萌生興趣。
當她提出想要轉崗時,很多人不理解和不支持。他們認為轉崗要重新培訓,既浪費她的時間,又浪費舞蹈才華。
“當她問我意見時,我和她認真聊了一下午。”胡發說,這位女生并不是一時沖動,而是發現了自己真正的興趣,于是他鼓勵這位女生勇敢嘗試。
胡發說,熱愛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位女生在半年之后,就能獨當一面,單獨講解。之所以愿意鼓勵她,是因為胡發在這位女生身上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時間回到2016年,那時胡發剛大學畢業,因為學的是焊接技術及自動化專業,他原本是想面試《又見敦煌》劇組的道具師。但是他從小熱愛表演,喜歡站在聚光燈下,又在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下,他選擇勇敢一次,同時面試了劇組演員。最終,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位演員。
圖為大型室內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劇照。 張曉亮 攝胡發說,如今《又見敦煌》恢復演出,他將繼續保持熱愛,與團隊一起把莫高窟飛天壁畫的前世今生和一代代敦煌人以青春奉獻大漠的故事表演出來,在創新傳承中展現敦煌文化的自信與風采、絲綢之路的繁華與美麗,讓《又見敦煌》成為敦煌文化旅游新名片。
《又見敦煌》于2016年9月20日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期間首度亮相,截至2023年2月20日,共計演出3954場,接待游客220萬余人次。(完)
關鍵詞: 又見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