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社北京2月17日電 為講好中國故事、深化中外文明交流,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北京語言大學與中國新聞社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17日上午在北京舉行。
雙方認為,與漢學家保持聯絡并建立友誼,就是打開了一扇向海外展示真實的當代中國的大門。協議指出,雙方要積極共享漢學家資源,構建以漢學與中國學為主題的傳播矩陣。
2月17日,為講好中國故事、深化中外文明交流,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北京語言大學與中國新聞社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與會者就如何開發漢學家資源、提高國際傳播能力等議題進行了座談。圖為中國新聞社總編輯張明新(左)與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劉利在簽約儀式上合影。 中新社記者 王駿 攝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劉利在致辭中表示,中國人充滿了文化自信,但在對外傳播中華文化時,存在語言、思維等方面的差異。海外漢學家的視角剛好可以補充他者視角,以互相理解、換位思考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漢學家的力量可以為全球學術界研究當代中國提供多樣的視角和互補的思路。他積極評價中新社通過《東西問》特稿等體裁,專訪漢學、中國學等學者,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在中華文化研究領域,海外漢學家群體是一支重要力量。”中國新聞社總編輯張明新指出,北京語言大學在以語言文化傳播中國形象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被稱為“世界漢學家的搖籃”。希望此次以共同開發漢學特色資源為契機,推動雙方全面合作,以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為推動中外交流、傳播中華文化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
2月17日,為講好中國故事、深化中外文明交流,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北京語言大學與中國新聞社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與會者就如何開發漢學家資源、提高國際傳播能力等議題進行了座談。圖為座談會現場。 中新社記者 王駿 攝當天,與會者還就如何開發漢學家資源、提高國際傳播能力等議題進行了座談。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助理郁有學提到,去年8月,北京語言大學在青島成立了世界漢學中心,為世界漢學創建了“根服務器”。未來將致力于引導每一位漢學家成為一個“小的根服務器”。
中國新聞社海外中心主任黃耀柏指出,世界漢學史源遠流長,漢學家活躍在世界舞臺上已近500年,一代代漢學家為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他們是中西方文化的擺渡者,未來,如何共同開發、用好漢學家資源是雙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此次協議簽訂后,雙方將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合作領域涉及資源共享、學術研究、交流活動、人才培養、構建漢學主題傳播矩陣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