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僑網2月15日電 時隔三年,中國重啟出境團隊游業務,中國旅行團將重現于海外各大景點、酒店和奢侈品店。2月6日是這項業務正式恢復的第一天,當日多個旅游團從廣州、上海等城市發團前往阿聯酋、泰國等國。法國《歐洲時報》近日刊文說,中國游客出國走走的迫不及待和旅游目的國擁抱中國游客的迫不及待,從2月6日“那一刻”開始,得以更加順利地對接,為各國旅游觀光業的復蘇以及全球旅游市場的激活帶來確定性。
文章回顧稱,過去三年,起起伏伏的疫情和各國各異的防疫政策,令跨境流動成為一種“奢侈”。隨著中國去年底優化防疫政策,尤其是今年1月8日起優化出入境政策、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游之后,中國這個“出境游大國”被國際輿論寄予了推動全球旅游業復蘇的熱望。
東南亞國家“近水樓臺先得月”,已經吃到了中國游客出境游的第一波紅利。這個春節,中國國內前往東南亞的航班很受歡迎,東南亞旅游市場夠火爆。各項出境游數據折射出中外旅游、商業加強聯動的“暖與希望”。
文章指出,如果說2月6日之前的出境游政策是中國恢復出境游1.0版本,以自由行散客為主,那么2月6日起推出的出境團隊游,可稱為中國恢復出境游2.0版本——動輒數十人的旅游團、長達十多天的行程,不管人數規模還是消費金額,都是1.0版本的升級版,對旅游目的國的經濟拉動可觀。
中國這波“跟團游”紅利,率先享受到的有20個國家,絕大多數是東南亞國家,歐洲國家只占極少數。文章認為,中國出境游的“水”越來越暖了,遺憾的是,歐洲并不是首先感知到并分享到這份暖意的地區。
文章指出,當前歐洲國家經濟前景疲弱,經濟提振需要游客和旅游團。當東南亞多國做出數百萬中國游客今年將到訪的預估,歐洲其他國家或許可以做出更務實、靈活的選擇,從而得到屬于歐洲的旅游市場份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