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強打鐵30多年。楊波攝
(資料圖片)
中新網成都2月6日電(王爵 楊波)火紅的鐵塊,飛濺的鐵花,“鏗鏗鏘鏘”的打鐵聲……2月6日上午,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50多歲的傳統手藝人楊強左手握榔頭、右手持鉗子在自己20多平方米的鐵匠鋪忙活起來。
一件馬甲,一件布衣,一條圍裙,再加上手中的一把鐵錘……楊強10多歲就開始跟父親學習打鐵,一打就是30多年,已經成為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楊強介紹說,一把菜刀要經過下料、安鋼、生火煅燒等十余道工序才能完成。
楊強鍛打飛濺鐵花。楊波 攝
據楊強介紹,打鐵是他們家爺爺輩傳下來的手藝,有著100多年的歷史了,平均每年要打近5000余件菜刀以及釘耙、鋤頭等農具,一些省外商戶也會前來訂購。由于每年立春后南充開始春耕備耕,也是他一年中生產農具最忙的時候。
楊強正在加熱用鐵。楊波 攝
“打鐵的人”自己先得成為“鐵打人”,經得住千錘百煉。在楊強的身上,最能體現打鐵歲月痕跡的就是他那雙手上厚厚的老繭。“最開始打鐵時,經常磨出手泡,甚至磨穿。四濺的花星,也會燙到手臂與腳,后來打多了,就慢慢習慣了。”
現場,楊強利索地把要鍛打的鐵器先在火爐中燒紅,然后再移到大鐵墩上,將方鐵打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人生就像打鐵一樣,要經歷千錘百煉才能成為一塊好料,再經過加工才能展現價值。”楊強常常用打鐵的過程來“教育”自己的后代。
楊強打磨拋光刀具。楊波 攝
俗話說,“人生三大苦,撐船、打鐵、磨豆腐。”楊強表示,打鐵不僅是一門手藝,更是一項優秀的傳統文化,他會守著這個攤子,守著這門手藝。因為打鐵這門手藝即是體力活也是腦力活,自己的女兒在成都上班,傳承這個手藝比較困難。楊強希望通過媒體關注報道后,能找到喜歡這門手藝的年輕人來學習,他將毫無保留的免費教授他們這門手藝,讓祖輩留下的手藝不失傳。(完)
楊強對刀具開封,試刀。楊波 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