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蘇里南帕拉馬里博1月24日電 題:蘇里南的新春見聞:看當地春晚 品中國美食
作者 陳少蘭
(相關資料圖)
蘇里南是南美國家中第一個將中國春節確定為法定假日的國家。每年均組織春晚演出及廟會,前兩年疫情期間曾暫停,今年恢復。
這是筆者第一次到訪蘇里南,是行走世界的第113個國家。現場觀看他們的春晚,頗有回到中國的感受。
開場便是中國春節傳統文化代表舞獅表演,大大小小的獅子將氣氛在一開始就推向高潮。華人觀舞思鄉,其他族裔人也為中華文化所傾倒,現場喝彩聲不斷。一個蘇里南人大聲用不標準的漢語高喊:黃飛鴻!黃飛鴻!
合唱團演唱蘇里南及中國國歌。身旁一個蘇里南人似也能跟著唱幾句中國國歌。他說看奧運會常能聽到中國國歌,所以比較熟悉。
合唱節目《明天會更好》,歌者演唱水平雖不專業,但讓筆者淚流不止。萬里之外聽到青少年時期的流行歌曲,令人動容。
中國駐蘇里南大使韓鏡在春晚現場致辭讓人頗為感動:相逢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確實如此。蘇里南極為重視蘇中關系,昌德利卡佩爾薩德·單多吉總統出席春晚并致辭。
蘇里南華人約占總人口10%。170年前,第一批華人作為契約勞工漂洋過海來種植園工作。他們中的部分人,把自己的根也種在這片土地上。上世紀90年代,更有大批中國人來此奮斗,形成較大的華人團體。
蘇里南總統單多吉在春晚上致辭。筆者在現場看到,中國春節在蘇里南深入人心,看春晚和逛廟會的其他族裔人比華人還多。
蘇里南是個多民族國家。當年印巴契約勞工后裔為第一大族群,第二大為非裔。中國春節,在這里已不僅是華人的節日,也是全民節日,春晚上,印度裔同臺表演印度經典舞蹈。
蘇里南春晚上,印度裔表演印度經典舞蹈。 陳少蘭 攝旅居蘇里南26年的華僑福哥來自中國海南文昌。筆者和他一起驅車前往幾十公里外的工地送年夜飯,那里尚有數十名工人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只能在工地過年。工人中有約18人來自廣東云南等地,其余多為蘇里南人。
中國新年對蘇里南人來說即是法定假日,也是享受盛宴的最佳時機。
一位來自海地的姑娘剛到蘇里南數月,第一次出遠門,想家的她說,一頓中國新年飯解了鄉愁。
福哥和太太遠渡重洋來蘇里南打拼,和大多數人一樣從超市做起,也曾到法屬圭亞那邊界謀生。今天,看著這片投資巨大又馬上要投產的工地,他感慨萬千。這是蘇里南重點項目,約三周后投產,屆時總統議長等人都會出席剪彩儀式。
福哥是家中獨子,母親健在,每逢佳節,很是牽掛慈母。他的幼子出生于蘇里南,一口文昌話字正腔圓。他說人去哪里都一樣,不要忘了家鄉,不然就沒了根。
筆者來蘇里南之前并不認識福哥,但他說都是中國人,到了這里就是你南美的家。一路上他說得最多的是:“要想在異鄉立足,最重要的就是勤勞誠信大氣。這里華人得到尊重,因為我們就是這樣的人!”
大年初一,筆者在一位新認識的華人朋友家里,遇到前來拜訪的蘇里南國民議會議長馬里納斯·貝。多年來,每當中國春節的大年初一,他都前來探望這位華人。當他聽說筆者旅行了113個國家,笑著說那你應該做中國文化大使。議長夫婦致力于蘇中友好,議長對在蘇華人情況了如指掌。
大年初一,蘇里南國民議會議長馬里納斯·貝(右一)攜夫人來訪。中為本文作者陳少蘭。 陳少蘭 攝席間,筆者向議長夫婦解釋每道中國菜及其典故,還向他介紹中國茶葉故事。面對著叉燒、松鼠魚、油炸魷魚,糖醋大蝦,大家吃得各種聲音都有,全然沒有了平日的矜持。有個身材瘦瘦的隨行人員,幾乎吃了四個人的量,讓人驚訝。
蘇里南人品嘗中國菜。 陳少蘭 攝議長夫人和隨行人員饒有興致地學著使用筷子。他們很有天賦,很快就熟練夾起了腰果。臨走時,議長夫人把余下中餐打包回家,并發出邀請數日后去她家作客。筆者在想,到時帶著中餐上門,可能是最好的禮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