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圖為演員們進行高蹺表演。 馬銘言 攝圖為演員們進行高蹺表演。 馬銘言 攝圖為演員們進行高蹺表演。 馬銘言 攝圖為演員們進行劃旱船表演。 馬銘言 攝圖為演員們為高蹺表演做準備。 馬銘言 攝圖為演員們進行劃旱船表演。 馬銘言 攝圖為演員們為高蹺表演做準備。 馬銘言 攝圖為高蹺演員們正在排練。 馬銘言 攝圖為工作人員幫助演員們整理服裝。 馬銘言 攝圖為進行高蹺表演的演員。 馬銘言 攝圖為演員們進行舞獅表演。 馬銘言 攝圖為演員們為高蹺表演做準備。 馬銘言 攝1月17日,西寧市湟中區魯沙爾鎮,由當地民眾組成的社火隊進行年前最后一次排練。表演高蹺的演員們臉上涂抹油彩,扮演著中國傳統戲曲和民間故事里的人物,腳踩1.8米至3米的高蹺,邊走邊演。據悉,高蹺自明代洪武年間從中原地區傳入湟中魯沙爾地區,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魯沙爾是青海地區最早表演高蹺藝術的地方,2008年,魯沙爾鎮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高蹺)之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