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僑網1月16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農歷新年將至,美國紐約華社商戶開始擺出紅包、春聯、福字等年節飾物及禮品販售。業者表示,疫情和緩后華人走動變多,今年的紅包袋賣得很好;不過由于今年農歷新年與去年底的節日季距離過近,對于年節禮品生意有些影響。
華埠包厘街上的“美麗屋”禮品店近日開始擺出各種年節專用貨品,吸引過路各族裔的眼球。從元旦后開始,購買農歷新年裝飾及物品的顧客明顯增多,即使平日也絡繹不絕。
店主黃先生說,今年紅包賣得最好。一方面原因是紅包制品價格比較低廉,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疫情過去以后,人們互相走動送禮更加頻繁,手里也有閑錢。紅包制品樣式極多,今年店內陳列了約有40種,其中銷路最好的幾款普遍設計美觀、材質較好、個頭較大,當然售價也會高些。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今年的消費意愿還是比較旺盛的。
黃先生透露,今年其實不是生意反彈的開始。在2021至2022年的跨年季期間,店里的生意就還不錯,明顯從疫情中復蘇;不過,受到2021年下半年國際供應鏈崩潰的沖擊,生意雖好,但對業者來說,貨品成本也高,凈賺的就沒有像表現得那么好。
“當時,每個貨柜的價錢漲到了24000多,往年的正常價格也就在6000左右。而且不僅貴,船期還沒有保證,當時延遲要是再嚴重一點,我一整季的生意就要做不成了”;不過他也說,全球疫情形勢趨緩后,目前一切都在恢復正常中,貨柜價格降到了1萬多元,市場的活力也在逐漸回升。
雖然人們的消費意愿回來,通貨膨脹導致的消費能力疲弱也一定程度上體現在年禮市場上。位于勿街的“紅蘋果”禮品店店主Jenny表示,紅包和春聯等小件年禮銷售情況還不錯,但她今年進貨的大件飾品,比如燈籠、大型“福”字掛件等,至今還幾乎沒有售出;“只能再等等,看更臨近年節的時候怎么樣吧。”記者觀察發現,到店的客人通常單筆消費僅在十元左右。
業者也提到,今年春節早,與圣誕和元旦的節日季距離較近,人們在去年底消費過后,來不及掙回足夠的錢,過春節的時候就只能省著點花。這種自然周期與當下的特殊問題相互結合,對年貨生意有一定的影響。
春節年禮本是華人的傳統習俗,不過現在隨著華埠觀光業的興盛,外族裔在年禮消費的群體中比重也不小。記者觀察到,與滿是漢字的春聯相比,形式簡單含義易懂的紅包很受外族裔歡迎。而Jenny也發現,即使在華人內部,消費意愿也有細微的差異。“在美國本地出生的華裔更重視這種族裔上的身份認同,買年貨會很積極。”(許君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