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河南省政協委員魯璐。闞力攝
中新網鄭州1月16日電 題:“箜篌姑娘”復原近200款古箜篌 冀千年古樂煥新生
作者 闞力
(相關資料圖)
來自河南新鄉的魯璐是一位箜篌演奏者。演出之余,她正致力于復原更多箜篌樂器,進而讓千年古樂煥發新生。今年首次當選河南省政協委員的她,給出了打造“箜篌第一鄉”、推進非遺矩陣等建議。
箜篌是多形制多源頭樂器,在中國古代極具地位,與古箏、琵琶等國家級非遺并駕齊驅,曾為宮廷樂隊使用,后來逐漸失傳。近些年,藝術家們根據石窟中遺存的壁畫、浮雕所描繪的形態,復原出千年前的多形制箜篌,其形似豎琴,主體為弓形。
箜篌吸引到魯璐,要從20多年前說起。她當時在中國音樂學院附中讀書,結識了正在挑選傳承者的中國當代箜篌藝術創始人。“懵懵懂懂的我,很快就被箜篌和它發出的美妙音符吸引。”魯璐說。
2018年,魯璐和她的團隊在老家新鄉構建了一個箜篌藝術產業園。作為一名演奏者,魯璐的初衷就是能夠擁有一件稱心如意的箜篌。可是隨著時間推移、熱愛的增加,她慢慢走上一條箜篌搶救保護和研究之路,并創建了箜篌博物館,將壁畫上的樂器復原展示。
資料圖:演奏中的魯璐。 受訪者供圖
魯璐說,復原的過程相當復雜,經過十五道左右的工藝才能完成一件仿制的箜篌,“搜集壁畫圖片、做工程圖、提取數據,包括琴弦長短粗細、音準音高音色都要考慮進去,再進行制作。”
目前,魯璐和團隊已復原了近200款箜篌實物,各不相同。在她看來,復原樂器就是復活千年古樂,讓樂器盡可能地接近壁畫中的古物,龍門石窟、少林寺房檐、敦煌莫高窟都出現過箜篌相關的壁畫。
魯璐向記者表示,箜篌的分支眾多,至少可以在六十余個國家找到箜篌的歷史印記。箜篌在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名字,她把不同國家形似箜篌的樂器稱為泛箜篌樂器。
在魯璐看來,每次去海外交流演出,都會和當地的演奏者產生共鳴,同樣形制的樂器上,刻畫著不同國家的印記,演奏者用不同的音樂表達方式互動交流,“這不僅是藝術的交流,更是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