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新社茂名1月14日電 題:廣東僑鄉信宜大芥菜:寒冬里的“家鄉味道”
作者 梁盛 陳子楷
在廣東僑鄉信宜市,大芥菜是名副其實的“網紅菜”。“天氣越冷越好吃”是大芥菜眾所周知的“天性”,而更讓眾多客居異國他鄉的信宜籍鄉親在寒冬里惦記的,是大芥菜的“家鄉味道”。
僑港信宜同鄉會榮譽會長張權才近日受訪時表示,信宜大芥菜又名大青菜,其最突出的特點是體型大、產量高、生產周期短,且信宜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其肉質鮮嫩,味微苦口甘的特點。其中,錢排鎮冬季氣候高寒,霜凍期長,加上當地種植使用的多是農家肥,因而種出來的大芥菜味道特好。
出生于信宜錢排鎮云開村的張權才說,小時候村里的生活缺油少肉,鄉親們平時吃得最多的下飯菜就是清炒大芥菜。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通常會將大芥菜與腐竹、牛肉、豬雜等食品混炒,“腐竹炒菜梗”便是當地有名的農家菜,口味極佳,甜脆爽口,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特別是外出的游子回鄉省親時,大芥菜幾乎是每餐的首選菜式。
家住錢排鎮的菜農程玉蘭告訴記者:“自去年12月初以來,大芥菜經歷了數次寒潮,這種持續低溫天氣,使得大芥菜特別‘吃香’。近段時間來,隨著鄉村旅游人氣復蘇,大芥菜也就成了游客的‘搶手貨’。這半個月,我家賣給游客的大芥菜就超過了500公斤,收入大約5000元人民幣。”
據程玉蘭介紹,大芥菜盛產于冬季,生長環境氣溫要求較低,而且氣溫越低長得越快越旺。一般是10月份種植,一個月后就可以分梗采摘。在嚴寒霜凍期未到之前,大芥菜的味道一般,經歷霜凍后的大芥菜,味道尤佳。除了清炒、拌炒,大芥菜還可以晾曬成干,以備在缺菜的季節食用,也可以用壇子封存,腌制成酸菜,有生津開胃、增強食欲的作用。
信宜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錢排鎮黨委書記俞淮競介紹說,大芥菜的采收期也是當地三華李的賞花期,信宜每年接待的賞花游客數以幾十萬計,給游客印象最深的,除了李花就是大芥菜,堂食之后游客往往還要捎上幾捆帶回家。
如今的信宜大芥菜聞名遐邇,還有了“信宜出品”“信字號”品控溯源“身份證”,銷售包裝也變得“高大上”。據悉,在錢排鎮,今年大芥菜的種植面積和產量比上年明顯擴增,將為當地千家萬戶帶來一筆可觀收入。(完)
關鍵詞: 家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