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新網濟南1月14日電 (李明芮 呂妍)山東“兩會”正在進行中,此間,參會的委員和僑胞積極圍繞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冀“以僑為橋”吸引更多“新僑”扎根山東、深耕齊魯。
山東是僑務資源大省,是中國長江以北重要的僑鄉省份。山東籍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120多萬人,省內歸僑僑眷120多萬人。
中國僑商聯合會副會長、山東省總商會副會長張志敏1月14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長期以來,海外華僑華人心系祖(籍)國,積極通過回鄉投資、熱心公益、投身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為改變家鄉面貌做貢獻。
提及如何吸引更多“新僑”來魯創新創業,張志敏建言,一方面山東應發揮僑商在海外人才引進中的橋梁作用,依托“僑夢苑”“雙創基地”,為僑資僑智落戶山東鋪平道路;另一方面要優化投資軟環境,夯實經濟發展基本盤,加強對華僑華人的宣介和聯絡。“引得來,落得下,發展好,才能鼓舞更多‘新僑’繼續搭橋梁、獻僑力。”
圖為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山東省僑商聯合會會長吳立春。 本人供圖作為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理事長,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山東省僑商聯合會會長吳立春長期從事海外人才的招引工作。如何更好加強與港澳臺僑青年的交流與合作,是他投資興辦職業教育思考和關注的核心問題。吳立春告訴記者,截至2022年12月,內地能吸收港澳學生的本科大學有132所,基本全是高水平本科大學,對學分要求較高,而本科層次的職業大學并沒有。
吳立春建議,山東職業教育走在中國前列,應進一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開放山東省職業大學和優質職業院校門戶,建設港澳臺僑青年職業教育基地,吸收廣大港澳臺僑青年來山東接受職業教育。“這樣既能開辟山東與港澳臺地區在教育領域交流合作的新賽道,又能幫助港澳臺僑學生繼續提升學歷,成為高技能人才,助力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打造職業教育交流合作的‘山東樣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