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柬埔寨干拉省1月12日電 題:中國朋友助柬學生告別“流水席”式課堂
作者 歐陽開宇 余湘珺
【資料圖】
干凈的課桌,粉刷過的新墻,透過窗戶的充足光線……柬埔寨干拉省安龍達塞中學學生波蘭梅走進新校舍,“連心情也變明亮了”。
1月上旬,中國云南省援柬埔寨干拉省安龍達塞中學教學設施項目啟用,當地師生們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新校室。新課堂第一天,波蘭梅與同學們身穿白色襯衫、黑色半裙這一柬埔寨學生的經典校服套裝,早早就來到學校開啟“新鮮的上學體驗”。
安龍達塞中學2014年成立,由于沒有校舍,只能借用當地小學的教室。小學一共15個教室。小學用10個,中學借用5個,學生們像“吃流水席”一樣上課——七年級的學生上午用完教室,八年級的學生下午再來用。
“這一天我們盼了9年!”安龍達塞中學校長鄧索卡向中新社記者說道,此前學生們沒有固定的教室,安排教學很不方便。
鄧索卡說,新學校啟用前,當地很多學生上學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一部分學生只能去10公里以外的中學上課。早上7時上課,不到5時就得起床,騎1個多小時自行車到學校。一些家長甚至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全而讓孩子輟學。
即便有機會就讀,學生的體驗也不太好。鄧索卡回憶說,30多年前,他就是在這里上的小學,只不過那時還是木質房屋,用樹枝圍起來的籬笆做了個簡易圍墻。1997年,小學重新翻修,有了現在的磚瓦房,但也年久失修,桌椅板凳老化嚴重,黑板、教具、衛生間等設施都較為簡陋。
體育課的活動場地更為局促。鄧索卡說,體育課分為理論和實踐兩部分,通常讓學生們到教室外的空地上做體操。但由于學生多、空地少,院子里還停滿了摩托車、自行車,只能騰出一小塊地方。遇上雨天,低洼的地方被淹,“很多學生都帶著一身泥回家”。
“現在好了,我們不但有了自己的教學樓,而且一切都是新的——新的課桌、黑板、燈光,學生們還收到捐贈的新書包,現在上課都更有勁兒了。”鄧索卡說,感謝中國朋友們解決這里鄉村學校教學資源老化,教育環境差的問題,為安龍達塞村及附近村鎮的村民提供了更好的教學環境。
該教學設施由中國云南省人民政府出資,云南省商務廳管理,委托云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實施。教學樓面積約400平方米,包含6間能容納50名學生的教室及桌椅、白板等配套設施,學校還修建了圍墻及內部道路供學生們活動。
新學校啟用當天,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專程到現場參加儀式,向學生們發放學習用品,并與師生們交流。布拉索昆告訴學生,要記得是中國朋友幫助他們建設了新課堂,要多做促進柬中交流的事,珍惜這份特殊的友誼。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同柬埔寨的教育合作,除幫助柬埔寨改善基礎教育環境外,每年還提供大量獎學金名額。”中國駐柬埔寨使館公使銜參贊常健也鼓勵學生們好好學習,將來去中國留學,做中柬友好的維護者。
新操場上,同學們紛紛領取新書包,互相分享著喜悅。“學校離家近,比以前要節約40分鐘,中午能回去吃午飯、小睡一會兒,下午上課不再是‘瞌睡蟲’了。”波蘭梅與小伙伴手拉手走在新校園中,笑靨如花。(完)
關鍵詞: 中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