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四招”推動基層僑務工作發展
深圳僑報記者 伍思晗 通訊通 司志壘
(資料圖片)
近日,(深圳市)羅湖區10個街道僑聯先后召開2022年度全體委員會議,卸免增補班子成員,部署新一年度工作。新的班子成員92%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平均年齡降低2.4歲,街道僑聯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活力進一步增強。
羅湖作為深圳最早的建成區,僑務工作起步早、僑聯組織建設早,如何保持住基層僑務工作的活力是羅湖僑務部門的一個重要課題。2022年以來,羅湖僑務部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僑務工作,堅持久久為功、持續發力,聚焦為僑服務、助僑幫困、凝聚僑心、發揮僑力,拿出硬招、實招、好招和新招,打出建、摸、助、活“四招”功夫,推動基層僑務工作蓬勃發展。
出硬招“建”機制 織密織嚴工作網
在羅湖僑務部門的推進下,區級、街道僑聯順利換屆,對照“實干家、貼心人”標準選舉產生新一屆班子、委員,健全僑聯會議制度、聯誼聯絡制度,凝聚起為僑服務、開拓創新的新合力,進一步夯實基層僑聯組織建設。羅湖僑務部門持續推動為僑服務平臺創建,堅持黨建帶僑建,因地制宜、靈活共建,品牌化打造區統一戰線服務中心、區海歸協會、僑胞之家、華僑文化交流基地、港澳臺僑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平臺陣地,創建市級“僑胞之家”2個、“華僑文化交流基地”1個,數十個為僑服務平臺為僑界人士提供強有力的工作陣地。
此外,羅湖區進一步強化僑務工作隊伍建設,堅持大統戰工作格局,整合統戰委員、統戰專干、統戰社團秘書等工作力量,配齊配強專兼職基層僑務干部隊伍;組織僑聯委員、僑務干部、“僑胞之家”負責人、統戰社團骨干進行專門培訓,全面提升基層僑務干部為僑服務能力。
出實招“摸”情況 探索建立僑情庫
為做深做實僑情研究,羅湖區整合僑務、公安、網格、工信等部門力量,常態化深入街道、社區、股份公司及僑資企業調研,摸清6100多名羅湖(祖)籍華僑華人、320多名歸僑僑眷、7000多名海歸新僑和100余家僑界人士相關企業底數;排查基層僑務工作難點、堵點、盲點,探索創新僑務工作方式方法。
同時,動態更新僑情臺賬,通過網上政務、來訪辦事、上門服務等多種渠道,及時健全更新歸僑僑眷基本信息臺賬、涉僑歷史遺留問題臺賬以及僑界群眾辦事需求臺賬“三套賬”,推動僑務工作信息化、精準化。
出好招“助”到位 優化服務暖僑心
為更好地維護“僑益”,羅湖區搭建港澳臺僑胞在線法律服務平臺,常態化開展僑法宣傳和僑務政策解讀,開展線上線下法律宣傳20余次,提供涉僑法律咨詢服務60余人次,引導僑界人士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強化市、區、街道僑務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聯動機制,推動統建僑房歷史遺留問題、城市更新涉僑問題及其他涉僑糾紛多元化解,張寶題僑房信訪歷史遺留問題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方面,羅湖區關注僑界民生需求,辦理歸僑、僑眷身份證明和回國定居證36份,及時解決僑胞退休待遇、子女上學、生活便利、入粵安葬等事宜110多宗;主動上門走訪生活困難、年邁患病、空巢獨居僑胞40余人次,發放慰問金4.6萬元,為僑胞排憂解難。
在服務僑企方面,加大僑企調研走訪力度,開展惠企政策宣傳,了解企業經營發展難題。部領導帶隊走訪僑資和僑界人士、歸國留學人員企業15家,協調紓解企業資金、場地、防疫等方面的困難20余條,進一步筑牢僑商在羅湖扎根發展的信心。
出新招“活”起來 精心寫好僑文章
以政治引領激發思想活力。組織轄區僑界、海歸代表人士常態化開展思想政治學習,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與時俱進把握好新時代僑務、僑聯工作新使命,貫徹新發展理念,助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以參政議政激發人才活力。注重僑界人才挖掘、培養,大力推動僑界代表人士參政議政,羅湖區數十名僑界及海歸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先后提出數十個優秀建議、提案,為建設萬象羅湖增添積極力量。
以交流合作激發創新活力。發揮僑商大會、僑交會等僑務資源優勢引資引智,服務全區招商引資工作大局,推動更多海外英才和創新創業項目落戶羅湖;大力實施“歸·家”服務計劃,組織開展海歸僑青創新創業交流、聯誼活動60余場次,走訪考察30多家大灣區知名企業,在廣泛交流合作過程中拓展資源,積累創新創業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