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解說】1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民間有諺語“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足以體現小寒節氣的寒冷程度。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天”,也會在小寒期間到來。那么,古人有哪些保暖方法呢?
【同期】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聯盟秘書長 唐志強
房屋的保暖,以前會把房屋砌成了空心的夾墻,里頭挖有火道,設有氣孔排煙,熱量可以順著夾墻傳遞到整個房間。同時還有一種是火炕,這種燒柴火的時候也取暖。第二個就是用衣物保暖。家庭比較殷實的富貴人家會選擇用動物的皮毛來制作大氅披風,來擋風御寒。第三個有一些小物件兒,比如說熏爐、湯婆子、手爐和足爐,熏爐是一種外帶罩子的碳火盆。
【解說】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便會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為春節做準備。除此之外,民間各地還有許多與吃有關的習俗。
【同期】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聯盟秘書長 唐志強
小寒快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要開始準備年貨,要購買年畫,購買鞭炮、糖果、彩燈等等,烘托家庭節氣喜慶的氛圍。其中有一個必備的就是磨豆腐,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除此之外,像北方地區還有小寒吃黃芽菜這樣的一個習慣。在江蘇一些地區,小寒這一天以前還有很多家庭會煮菜飯來吃,用青菜、咸肉、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和糯米一起煮,也十分的鮮香可口。廣東的一些地區會煮糯米飯,在糯米飯里會配上了炒香了的臘腸或者臘肉,還加香菜,加蔥花等等原料,吃起來是特別香。
【解說】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小寒節氣正處“三九”,是天氣最寒冷的時候,容易引起舊病復發或加重。因此,此時的養生就顯得極為重要。
【同期】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聯盟秘書長 唐志強
因為這個是最寒冷的一個時段了,一定要從生活起居上進行調理,同時通過飲食進行滋補。這個時節應該順應冬季閉藏的特點,養陽氣。在日常的飲食當中要多吃一些溫熱食物,補益身體,防御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比如說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都是很好的一個選擇。另外生活起居方面,早睡晚起,防寒保暖是很重要的,而且特別要注意頭部和腳部這兩端的保暖防寒。
董語飛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