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保定12月27日電 (呂子豪徐巧明)26日晚,以“構建紡織非遺城鄉融合發展生態圈”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在“中國紡織之鄉”河北省高陽縣開幕。
本屆大會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保定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高陽縣人民政府共同承辦。
“2022年度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揭曉。 沈齊 攝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副書記陳偉康在致辭時表示,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自2017年起已成功舉辦五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將把行業非遺工作重心逐步向城鄉地區傾斜,并著力構建紡織非遺城鄉融合發展生態圈。希望通過本次大會的舉辦,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全面推進紡織非遺助力鄉村振興。
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董繼華稱,河北省紡織服裝產業歷史悠久,擁有辛集皮革、高陽毛巾、清河羊絨、白溝箱包等一批特色產業集群。近年來,該省加快推進設計創新、智能制造、品牌培育,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堅定推進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紡織非遺十佳創意產品”頒獎現場。 沈齊 攝據保定市政協黨組成員、高陽縣委書記高懷軍介紹,高陽是全國著名的紡織之鄉,有著400多年的紡織歷史。目前,該縣擁有紡織企業3000余家,從業人員12萬人,紡織業年產值達430億元,毛巾、毛毯產銷量占全國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被授予“中國毛巾·毛毯名城”“紡織行業創新示范集群地區”等稱號,高陽紡織商貿城被評為“中國十大紡織專業市場”。
高懷軍表示,該縣將以此盛會為契機,全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千億級的紡織產業集群;推進數字化改革,運用數字化技術,為產業升級賦能;充分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文化促發展,以產業促傳承,使紡織非物質文化在該縣不斷發揚光大。
“織夢高陽 染韻天下”開幕秀表演。 沈齊 攝開幕式上,中國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王曜、高陽民間染織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田海濤、江南織造府研究院院長戚秋蘭等12人獲頒“2022年度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稱號。
據悉,本次大會活動為期三天。期間,還將舉辦紡織非遺高峰論壇、發布2021/2022年度紡織非遺發展報告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