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僑網12月27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年底節日季,闔家歡聚、吃團圓飯是華人家庭過節傳統,往年每到年底,華人社區的大酒樓都會生意紅火,老早就被預訂滿員,不僅有華人慶祝節日,外族裔也來吃團圓餐;今年疫情的陰影漸消,百業復蘇,但美國紐約曼哈頓華埠的大型酒樓對經濟復蘇熱度的感知卻略顯遲滯,業者表示,訂位情況普遍不如以往。
今年包括圣誕節和新年等熱門節日,華埠的餐館均還有位可訂;位于披露街的喜運來大酒家業務恢復相對較好,經理梁先生表示,節日餐位還有少量剩余,但圣誕假期間只能點固定菜品的套餐,說明生意尚可,沒有多余的人手為自由點菜的客人服務。
相較之下,位于勿街上的另一家酒樓則表示可以提供圣誕節當天的現場點菜服務,但更建議客人提前預訂少至358元、多至688元一桌的十人份桌菜。
相較于華埠商業內核區多靠游客生意支撐,主要做當地居民生意的東百老匯上的酒樓,生意則不甚樂觀。金泰海鮮酒家業者張先生表示,除去疫情肆虐的特殊時期不論,今年節日預訂情況比往年差了不少,“現在酒樓外面的街上人流愈來愈稀少,再也不像多年前那樣熙熙攘攘了。”
由于紐約市目前受到冬季風暴影響,不少民眾選擇待在家過節,多少造成生意上的影響,而近年社區結構的改變,不少華人紛紛搬離華埠,人口流失、居民高齡化的問題正在逐漸被放大在酒樓行業的節日生意上。
根據市議員馬泰辦公室提供數據,從2010到2020年的十年間,華埠地區居民共減少超過12000人,其中以亞裔居民情況最為嚴重;另根據2020年的人口普查數據,華埠地區的亞裔老年人口比例高達33.6%,該數字在2010年為18.7%。
與酒樓行業的普遍不振相比,小型餐飲業者的生意情況則冷熱不均。
位于擺也街上的一間港式風味網紅店,在圣誕假期間,盡管不是用餐高峰,店內仍有排隊等位的食客;店員說,通常在正餐時段,排隊時間要在兩個小時以上,而且不接受電話預訂;該間店不僅在網絡上有眾多點評,價格與華埠的同類餐館相比,則高出不少。
與這家店相距不遠,一間以面點為特色的老字號也生意紅火,平日都會有人排隊,逢年過節更加火爆。在排隊的客人中,成群結隊而來的外族裔食客占不小比例。
在位于披露街的一間歷史悠久的茶餐廳內,幾乎所有客人都說粵語。餐館店員表示,雖然門外各族裔的游客來來往往,但真正會進到店里的多數還是常年光顧的老客人。然而老客人也在逐漸搬走或者“凋零”,現在生意雖然還能維持,但誰也不知道未來將會如何。(許君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