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菏澤12月22日電 題:魯西南罐子湯:麻辣鮮滑入口香
【資料圖】
作者 李欣 肖守祥
一碗罐子湯,配上一盤壯饃(油餅)、一碟咸菜,吃得酣暢淋漓、滿頭冒汗……在魯西南菏澤巨野縣,當地人的早餐從一碗熱氣騰騰的罐子湯開始。
罐子湯作為魯西南地區一道獨有的鄉土美食,用料講究、做法獨特,先后被載入魯西南名吃、山東名吃,2004年被命名為中華名吃。
據記載,罐子湯源于清朝末年巨野縣大謝集鎮的集市,至今約150年的歷史。大謝集鎮曾是魯西南的交通要道,過往商旅多在此地歇腳用餐。當時,罐子湯創始人、謝集村村民謝登普,將用羊骨、羊雜熬制的湯,加入粉條,售賣給過路商販。為了保溫,他把湯做好后盛到土陶罐里,這種湯味道鮮美,價格便宜,受到來往客商的歡迎,被稱為“罐子湯”。
“罐子湯由羊骨、羊頭肉、羊肝、羊心、羊肚等新鮮的原料長時間熬湯制作,多用花椒、生姜為佐料,再放入當地的優質地瓜粉條,具有湯濃鮮香、不腥不膻、香氣襲人、久喝不膩的特點。”謝集罐子湯第六代傳承人謝經良介紹說。
“在巨野,家家都會做罐子湯。”作為巨野一家罐子湯的經營業主,孔祥杰對罐子湯可謂情有獨鐘。“正宗的罐子湯必須選用魯西南特有的散養山羊,體重在40至50斤,生長周期一般在一年左右,這樣做出的罐子湯才湯濃肉嫩。”
“羊骨、羊頭肉、羊肝、羊心、羊肚這些食材一定要新鮮,都是當天現宰殺的,而且要反復清洗,這樣做出的罐子湯才沒有異味、雜味和膻味。”為做出一碗地道的罐子湯,孔祥杰每天凌晨3時都要到店準備食材。“食材下鍋的順序也很重要,要先下羊骨,然后是羊肉、羊肝、羊肚等,大火燒開,慢火熬制4個多小時,直至湯白濃稠,和牛奶差不多。再輔以當地的紅薯粉條、花椒、胡椒、姜末、蔥末、香菜末等佐料,入口爽滑、麻辣鮮香、自成一派。”
《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肉“暖中補虛,開胃健力,滋腎氣,養肝明目,健脾健胃,補肺助氣”。《食醫心鑒》《飲膳正要》《千金方》《中國藥膳學》《傳世養生本草》等醫藥典籍對羊肉均有記載。現代科學研究證實,羊肉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是食療進補的絕佳食品。
為適應現代人對健康飲食的追求,新一代傳承人對罐子湯加工工藝和制作流程做了改進,吸收了新疆、寧夏等西北地區的配料配方,少了油膩,湯色更加清爽。食材也以羊雜為主,增加了全羊罐子湯和羊肉罐子湯,使罐子湯更適合時下年輕人的口味。
為適應市場需求,2021年當地推出了速食真空包裝的罐子湯,注冊了商標,方便全國各地消費者購買,以解漂泊在外游子的腸胃鄉愁。
“真空包裝的罐子湯是以傳統工藝為基礎,結合現代食品工藝,采用蒸汽熬制和物理高溫殺菌,不僅便于攜帶,而且最大限度保留了傳統罐子湯的湯色和味道。”山東康舜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謝永進介紹說。
謝永進表示,罐子湯作為一道傳統的地方美食,要想走出去,需在堅守傳統和鞏固好魯西南周邊市場的基礎上,不斷改良生產工藝,增加品種,使其更符合不同地區的飲食口味和健康需求。據悉,該公司目前已開拓了重慶、成都、杭州地區的市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