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網上海12月18日電 (記者 陳靜)第十八屆中國臍帶血造血干細胞移植與倫理峰會18日舉行。
中華醫學會血液分會主委、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吳德沛教授告訴記者,由中國干細胞集團建設和管理的上海市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全球華人患者配型成功率達到100%,造血干細胞移植例數超過6300例;在接受移植的患者中,體重超過30kg的占82.85%;年齡超過18歲的占67.40%;患者五年存活率為60.20%,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他說,這代表了中國干細胞治療技術的成果。吳德沛教授表示,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將聯合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整合學會資源,幫助集團附屬醫院及各地血液科的建設,促進干細胞醫學技術的進步和成果轉化。
上海市醫學倫理學會名譽會長、原上海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馬強表示,中國干細胞集團附屬干細胞醫院在“全國地貧患者移植救助精準扶貧”重大項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積極參與跨區域醫聯體合作,共同為提高海南醫療技術水平做出貢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干細胞集團首席科學家阮長耿透露,中國干細胞集團附屬干細胞醫院上海分院正式獲批,明年院士專家門診將建成并投入使用。未來,中國干細胞集團在大健康產業領域發展大有可為,在干細胞技術的臨床轉化領域也會做大做強。
本次峰會由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中國干細胞集團聯合主辦,聚焦干細胞移植的發展方向和倫理合規要求,展望未來干細胞產業的應用前景和機遇。在峰會上,來自中國各地三甲醫院的血液科主任及干細胞領域的四十多位專家以獨到的視角、前沿的理念,多角度探討了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在臨床上的應用和發展,分享了各自的科研成果,并深入探討了干細胞技術的熱點和前景。
據悉,中國干細胞集團對已完成的6300多例干細胞臨床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特別是對今年成功完成的多例自體臍帶血造血干細胞移植進行了專題介紹。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相對于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來說,自體臍帶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沒有移植排斥問題也不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癥,對移植細胞數量的要求更低并顯著提高了移植安全性,尤其對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一些實體瘤和白血病,治療效果非常顯著。
當日三位特別的嘉賓亮相峰會,他們是三位康復的患者,2016年在新華醫院被診斷為白血病并接受臍帶血移植的老林(化名)、小強(化名);2018年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被診斷為免疫缺陷病并接受臍帶血移植的浩浩(化名)。三位康復多年的患者向當年的主診醫生送上了鮮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