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電 題:加拿大華人聯合總會會長牛華:海外華人也是歷史的創造者
中新社記者 劉立琨
(資料圖片)
“我們海外華人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歷史的創造者。”加拿大華人聯合總會(以下簡稱“華聯會”)會長牛華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我在華人社區工作20多年了,對不同時期的僑團工作一直有新的想法,也致力于以全球化的格局和觀點來看待未來的世界。”牛華用三個詞概括了自己的工作作風:可持續、創新、開拓性。
牛華祖籍河南,西安出生,東北長大。2000年初,牛華前往加拿大溫哥華,開過葡萄酒廠,還開過餐廳,經歷過成功和失敗。在他看來,自己是“積極出擊型”的人。“人的成長是一步一步的。”他說。
后來他開始積極加入各種組織,從會員到理事再到副會長,2003年擔任加拿大東北同鄉總會會長,2009年擔任加拿大河南同鄉聯誼會創會會長。
“一份工作做久了,體會是不一樣的。我覺得我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應該做些有利于海外華人社區地位提升的事情。”牛華說。
加拿大華人春晚和中華傳統文化節是華聯會的品牌,前者已經舉辦了20屆,后者舉辦了14屆。一冬一夏,已經發展為加拿大影響力最大的中華文化主題活動。2016年9月25日,牛華還策劃了一場活動:3905人共同穿旗袍讀《論語》,當時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我印象最深的還是2018年的中華傳統文化節,那一年我們邀請到了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長來參加。”牛華說。
加拿大三級政府對“中華傳統文化節”的貢獻和影響力予以高度評價和認可。2019年,牛華向政府提出申請,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設立“中華傳統文化周”。此后每年,省督都會簽署全省公示,宣布7月的最后一周為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中華傳統文化周”。公示還表揚了加拿大的華人社區,歷數了加拿大華人200余年來為本地作出的貢獻。
多年來,華聯會主辦了一系列有社會影響力的重大活動,多次對加拿大當地社區或困難群體進行捐助。在最新的一條為加拿大防癌協會籌款的朋友圈里,牛華寫道:“活動的組織形式和內容都很豐富,社會意義非常重要。”
“我們要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牛華說,“華人要和當地社區緊密聯系,讓社區變得越來越好。”
2016年6月1日,加拿大有華人議員提出“春節法案”并通過,從此春節成為加拿大官方承認的節日。2023年,加拿大華人博物館即將開放。據牛華介紹,這是北美首個由政府撥款修建的華人博物館。
“我們海外華人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應該留下一點痕跡給歷史和國家。”牛華說,比如體育方面,我們舉辦“助力北京冬奧”的活動,民俗方面主要是華人春晚和中華傳統文化節。要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讓住在國人民了解中國和中國故事。
疫情發生后,牛華重新思考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這段時間以來,我了解了許多優秀海外華僑華人的故事,并寫成了《華人之光》這本書。”牛華說,“還有很多值得被記錄的故事,這個系列我會不斷出下去。”
為華人社區服務20余年,牛華形容自己“仍有一種急迫感”。“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還有很多沒有完成的任務。”牛華說,下一步,他打算在整個加拿大聯邦申請“中華傳統文化節”。“路還很長,但我們要去努力實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