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溫州12月13日電 (張益聰)當前,低齡兒童的學前教育問題處于聚光燈下,尤其是在各村鎮,受限于多種因素,常常忽視該類問題。進一步聚焦于浙江溫州龍港市:1983年由村成鎮、2019年撤鎮改市,“中國首座農民城”如何通過巡視整改,著力補全學前教育“數量、質量、制度”三塊“拼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19年,浙江省委第二巡視組指出,龍港鎮(撤鎮改市以前)的教育、衛生等民生事業存在較大短板,彼時,該市無一所公辦幼兒園,且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比較突出。
為此,龍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以“基數不足拿增速補,歷史賬多用大投入還”為導向,把巡視整改融入民生教育事業發展,著力解決學前兒童“入園難”首要問題。
從市場角度來看,物以稀為貴。龍港市幼兒園總體數量不足,以及公辦園、普惠園的缺位,造成“入園難、入園貴”現象趨之若鶩,因此,為解決學前教育洛陽紙貴的困局,龍港市的第一要務就是在幼兒園數量上“投石問路”。
立足于數量增速,龍港市高標準編制《“十四五”教育設施專項規劃》,全面加大學前教育投入、集中建設公辦幼兒園。
“十四五”期間,龍港市全域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投入60億元,是“十三五”期間的20倍;制定實施《龍港市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強力推出“教育六大工程”;以補差價的形式購買服務,轉型一批民辦園為新型公辦園,并實施嚴格的監管政策,倒逼優質幼兒園辦成普惠園……隨著一項項整改措施的推進,巡視整改的效果量變引起質變。
自2019年“鎮改市”遭遇“首盆冷水”不足一年,龍港市就建成并投入使用首家公辦幼兒園——上佳幼兒園,實現了該市公辦幼兒園零的突破。
截至2022年,龍港市已建成公辦幼兒園4所,在建公辦幼兒園13所,新增學前教育學位2.66萬個,公辦幼兒園全域覆蓋率達到30%,普惠性幼兒園占比覆蓋率為95.4%。
然而,全國多地的前車之鑒顯示,普惠性覆蓋率超國標的同時,學前教育依舊處于短板。這種怪象的背后則反映出辦學質量不均,以及制度化“后勁”不足等問題。
為此,在加強學前教育事業的基礎上,龍港市進一步深化巡視整改,主動探索補全后兩塊“拼圖”。
一方面,龍港市深入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創建,制定《龍港市育兒友好支持政策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2022年-2025年),規定龍港戶籍第三孩在本市公辦托兒所、幼兒園免費就學,進一步減輕入園壓力。
另一方面,龍港市積極探索社區兒童友好服務集成改革,建立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進一步推進完善“5+X”多元辦托模式、“1+1+X”專業指導體系及“一站式”提供“醫、防、護”整合型嬰幼兒照護服務。
如今,學前兒童在家門口入園的熱切期盼,正在龍港照進現實。然而,對龍港而言,在民生事業長足發展的道路上,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依托于“無改革,不龍港;再改革,興龍港”的奮斗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