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外貿企業組團出國“搶訂單”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 李曉喻)最近,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密集調整優化,中國不少地方外貿企業都踏上了組團出國“搶訂單”之路,其中歐洲是熱門目的地。
(相關資料圖)
外貿大省行動迅速。浙江開啟“千團萬企拓市場搶訂單行動”,將通過包機、拼機、航班等模式,分階段、分行業組織1萬家企業赴境外參與經貿活動。其中,嘉興、寧波等地已經行動起來。
在江蘇,繼11月底組織企業赴日拿下超10億日元新訂單后,蘇州將于12月9日凌晨1點提供包機服務再赴歐洲招商。此次歐洲行由蘇州市商務局主要負責人帶隊,總人數超200人。
南京已打造“國際商務班機”通道,商務、財政、公安出入境等部門形成合力,共同為企業出境提供一站式服務。根據相關政策,南京市外貿企業赴境外進行參展、洽談等商務活動,產生的交通費用和入境隔離費用,按不超過50%的比例給予補貼,出入境機票最高可補貼8000元。
在廣東佛山市,由政府部門、2家商協會和22家企業組成的經貿代表團11月底已經出發,并迅速收獲單筆高達2200萬歐元的大單:德國尼奧有限公司與廣東高而美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簽署三年合作協議。格蘭仕、萬和電氣、新寶股份等多家中國知名家電企業負責人也一起飛赴歐洲。
中西部地區也開始行動起來。成都高新區組織了首批“出海招商引智搶訂單”商務交流團,將于近期集中出發前往歐洲,開啟至少為期一周的商務洽談交流。
此外,中國貿促會也在指導組展單位做好試點出國團組工作,幫助企業搶訂單拓市場。據貿促會11月29日消息,已完成首批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期間的15個出國經貿展覽項目試點審批,分布在德國、美國等8個國家,涉及紡織、汽配、體育用品、電子、消費品等領域。
為何要抓緊時間“走出去”?因為線下參展、推介商品、溝通洽談,對外貿企業和中國外貿都意義重大。
目前,中國外貿正面臨訂單不足的突出挑戰,增速逐月回落。據官方數據,以人民幣計,11月中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速僅有0.1%,較10月的6.9%明顯下降,連續四個月下滑。其中,出口同比增速僅為0.9%。如以美元計,11月中國進出口總值同比降幅達9.5%.
訂單不足主要系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外需疲弱所致,同時與企業受疫情影響無法及時赴境外參加經貿活動也有一定關聯。
中國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稱,雖然疫情期間,線上參展、洽談對穩外貿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對企業而言,線下溝通對維系老客戶、爭取新訂單、開拓新市場的效果是線上無法相比的。
魏建國表示,眼下歐美通脹高企,居民購買力受到一定程度抑制。這看似壓抑了外需,實際上對性價比高的中國商品而言是難得的市場機遇。抓住這個時機“走出去”,赴境外參展、洽談、交流,對外貿企業而言意義重大,對中國外貿穩定增長也有積極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不少省份都在部署加快經濟恢復。分析人士認為,在此背景下,預計今后各地會有更多支持外貿增長的政策陸續推出,助力中國外貿提質增效。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云對記者表示,隨著政策效應不斷釋放,以及美國通貨膨脹逐漸得到控制,明年中國外貿平穩向好發展值得期待。(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