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周歷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供圖
中新網杭州12月4日電 題:浙江文旅觀察:良渚文創為何圈粉無數?
(相關資料圖)
記者 童笑雨
2022年的余額不足一個月,良渚2023周歷已上線。精美的外表、厚實細膩的紙張、實用的設計,讓網友直呼“希望2023年快點到來”。
近兩年,文創幾乎成為各家博物館的標配。2019年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良渚文明再次引起世人注目。良渚博物院圍繞良渚文化、良渚元素進行文創開發,發展勢頭迅猛。
據介紹,目前良渚已累計開發文創產品十三大品類500余款,圈粉了一大批粉絲。這個情況,在浙江并不多見。浙江是文博大省,在考古、遺產保護、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等方面都有著不俗表現,但在文博文創領域,“能打”的比較少。
良渚文化回形針 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供圖
相比之下,良渚文創在浙江算是屬于領跑位置。為何良渚文創圈粉無數?
良渚博物院執行院長馬東峰表示,或許這在于良渚文化的當代表達。“文創產品要‘有溫度、不高冷’,可以讓人們把博物館帶回家。”
于是,就能在良渚博物院看到這樣的文創產品:根據良渚代表性玉禮器玉琮設計的青瓷茶具,選取陶器上刻劃符號與企業聯名出品晴雨傘等。
而最受游客歡迎的,也恰恰是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如五顏六色、形態各異且價格親民的冰箱貼,就是爆款產品,甚至有人專門前來良渚博物院收集這些冰箱貼。
今年3月,“良渚福佑”系列文創產品發布,讓良渚元素以國潮文創飾品的形式出現。玉璧和良渚三叉形器被設計成項鏈吊墜和手鏈上的裝飾物,金手鐲上的小墜子刻有良渚神徽。
這批飾品既典雅又時尚,網友評價“秒殺各類國際大牌”。也有網友表示,他們購買這些飾品,不僅是因為它制作精美,還因為其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極具收藏價值。
良渚文創發展勢頭雖猛,但馬東峰坦言,和“老大哥”故宮相比,良渚文創還處在起步階段,在文創產品開發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年來在博物館界,故宮可謂“獨領風騷”,也幾乎嘗試過所有文創可以滲入的領域。
良渚推出的國潮文創產品 童笑雨 攝
如宮妃服飾、乾隆字畫都成了披肩、手機殼等;故宮的貓成為新一代流量密碼,被廣泛應用到各類文創產品上。據悉,到2020年底,故宮已開發生產13098種文創產品。
良渚文創的路怎么走?記者認為,還是要強化品牌形象,也可以結合文創+飲食類,如根據良渚遺址悠久的稻作文明,打造稻作觀景+稻米飲食文創。
良渚文化的玉器也代表了中國史前治玉水平的高峰。馬東峰說,接下來良渚或將設計系列和現代人生活相關的玉文化文創產品。“最終的目的,就是讓中國的傳統文化、文化遺產和現代人產生共鳴,讓年輕人去認識我們的古老文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