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網揚州11月30日電 題:探訪江蘇揚州中餐繁榮基地:弘揚中華美食文化 助推中餐海外繁榮
中新網記者 崔佳明
“世界美食之都”揚州,自古就是魚米之鄉,歷來以盛產美食聞名,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淮揚菜”的發源地,名師、名菜、名點聞名于世。這里有著深厚的美食文化底蘊和堅實的食品產業基礎,這里也是國僑辦設立的第一個“中餐繁榮基地”。
2014年,作為“海外惠僑工程”八大計劃之一,國僑辦推出“中餐繁榮計劃”,第一個“中餐繁榮基地”于2016年1月16日正式落戶揚州,基地設立在揚州大學。30日,揚州大學中餐繁榮基地主任孟祥忍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7年多來,揚州大學中餐繁榮基地秉持“以食為本、以食為緣、以食為媒、以食為橋”的建設理念,搭建五個平臺:中餐的教育培訓平臺、中餐的對外交流平臺、中華美食的宣傳平臺、中餐發展的研究平臺和中華美食的產業聯盟平臺。同時,基地通過開展技術培訓、在線授課、國際交流、學術論壇、研習班學習等多種形式,提升海外中餐服務的質量與水平,增強中餐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可以說,中餐繁榮基地利用中華美食文化影響力弘揚中華美食文化,積極推動海外中餐業繁榮發展的同時,增進中國和世界各國友好關系發展。
二十四節氣菜點,立冬:荷包鯽魚。 揚州大學中餐繁榮基地供圖
“美食無國界,美味共分享。”孟祥忍告訴中新網記者,揚州大學中餐繁榮基地率先開設了全球性遠程教育網站——中餐繁榮網上課堂。網上課堂相繼推出經典菜品、中國飲食文化、中華年夜飯、烹飪科學、二十四節氣菜點、中餐非遺等各類原創教學視頻200余個,并邀請多位中國烹飪大師推出了每周一菜100余道視頻,實現了中餐大師教全球網友學做中國菜。
“全球網友學做中國菜就是以食為橋,溝通中外,傳播中國美食文化的同時,讓更多的國際友人了解中國美食、喜歡中國美食,進而結緣中國。”孟祥忍說,中國菜包含著中國的文化密碼:“不時不食”的養生理念,“溫良恭儉讓”的傳統美德,“陰陽五行”的平衡之道……中餐在征服外國友人胃口的同時,也在傳遞著中國的價值觀。
“我們推出二十四節氣菜點,正是通過美食‘在舌尖上創意地表達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孟祥忍說,二十四節氣在四季中輪回,承載了中華民族的記憶。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數千年以來,二十四節氣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農業生產與日常生活。
“助推中餐海外繁榮,任重道遠。”孟祥忍告訴中新網記者,中餐業在海外歷史悠久,已成為海外華僑華人生存發展、安身立命的重要手段和支柱性行業。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目前約有70萬家中餐館,主要集中在亞洲、北美和歐洲。“小而散是海外中餐館較為普遍的現象,海外中餐發展最大的挑戰是人才短缺。”
對此,孟祥忍表示,“揚州大學中餐繁榮基地將探索打造中外中餐業大師交流機制,提升、創新海外中餐業層次和水平,促進海內外中餐業聯動發展。同時,還將建立“淮揚菜海外培訓示范點”,通過示范點為今后開展中餐教學、企業經營提供教學操作、參觀、交流場所,并為廚藝交流提供后備廚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