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世界動態:加拿大華文作家張翎:在海外書寫故土鄉情

2021-11-25 09:59:4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加拿大華文作家張翎——

在海外書寫故土鄉情(僑界關注)

張翎,浙江溫州人,海外華文作家、編劇,加拿大國家文藝基金、安大略省文藝基金獲得者,代表作有《勞燕》《余震》《金山》等。小說曾獲華語文學傳媒年度小說家獎、華僑華人文學獎評委會大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香港“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專家推薦獎等文學獎項。


(資料圖片)

根據其小說《余震》改編的災難片《唐山大地震》,獲得包括亞太電影展最佳影片和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在內的多個獎項。

萌生寫作夢想

從童年起,張翎就對文學和寫作抱有濃厚興趣。在學生時代,她總是抓住一切機會閱讀和創作。語文課和作文課是她最愛的課程,成為一名作家的夢想也在這時悄然萌芽。

1979年的高考是張翎人生的重要轉折點,那時的她還在溫州一家小工廠當車床操作工。恢復高考,給了她一次圓夢的機會。

“那時的高考內容不局限于高中課程,考生日常的知識積累能起到一些作用。”張翎說,“我從童年起培養的閱讀習慣和長期的閱讀積累在高考中幫了大忙。”

到復旦大學外文系讀書,是張翎第一次獨自遠行。那時,溫州距離上海雖然只有500多公里,但單程需要坐整整一天海輪。離開家鄉,來到滬上,是她第一次見識到溫州之外的世界。

“在復旦外文系,我從原來單一語種、單一題材的閱讀,漸漸擴展到用兩種語言閱讀世界文學作品。現在想來,那4年的求學經歷對我的思想啟迪和創作起步意義非凡。”張翎說。

記錄華人心境

1986年,張翎赴海外留學,分別在加拿大卡爾加利大學和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獲得英國文學碩士和聽力康復學碩士。畢業后,張翎在加拿大多倫多一家診所任全職聽力康復師。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她都要在診所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間見縫插針地寫作。這樣的經歷,為她提供了觀察和寫作時的豐富視角。

1998年,張翎的長篇小說處女作《望月》第一版問世。作品出版時,正值改革開放給中國社會帶來巨大變遷。小說的主人公和張翎一樣,對他鄉和故鄉充滿思考。

“海外華人面對故鄉的發展變化,心情是復雜的。一方面為家鄉的富強感到寬慰,另一方面為經濟發展引發一些傳統文化的流失感到擔憂。《望月》就是這種矛盾心態的產物,是對當時華人心境的記錄。”張翎說。

《望月》出版至今24年,世界也發生了很多變遷。“在我居住的多倫多城,中文已經是僅次于英文的流通語言,大商場、銀行、醫院到處都有中文指示牌,許多超市可以使用支付寶等支付工具,考駕照也可以直接使用中文。”張翎說,“這些變遷使得《望月》里新移民身上的那種惶惑、疏隔感成為往事。全球通訊和交通突飛猛進地發展,海內外溝通變得即時而便利。當一個人可以隨時返鄉或隨時聽到來自故鄉的信息時,觀察世界的角度變得立體而多元。當下,我認為《望月》是一種近乎‘史料’的存在,讓人們記住曾經、了解來路。”

懷抱故土鄉情

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說:“一個沒有離開過故土的人是沒有故土的。”張翎也認為,“故土”的概念是相對離人而言的。

“一個人不可能像孫悟空那樣從石頭縫里出生,他需要有對‘根’的歸屬感。溫州是讓我產生‘根’的感覺的地方。溫州的面貌和我童年時相比已發生巨大改變,但從文化意義上來說,溫州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帶給我‘定位感’的地方。”張翎說。

近期,新華先鋒策劃出版了張翎的九卷本長篇小說合集。這些長篇作品中,半數以上以溫州為背景。故鄉,是張翎作品一以貫之的主題。

疫情期間,遠在異國,張翎十分思鄉,惦念92歲高齡的母親,懷念家鄉的豆腐蟹和魚圓湯,也想聽到那熟悉的鄉音。有時,她走在異國街頭,看到來來往往的人流,對故鄉街市的懷念讓她幾欲落淚。

“故鄉是我小說的靈感源泉。對故鄉的回憶充填著我每一個沒有被日常事務占滿的腦空間。”張翎說。

最近,有法國出版社告訴張翎,得益于她的法語版小說《金山》,“碉樓”一詞走進了法語詞匯。

“一部講真話、訴真情的作品,自然而然會感動和影響他人,即使只是少部分人。”張翎說,“寫作時,我總是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觀察和感受,而不會事先考慮作品能產生怎樣的社會效益、作家有怎樣的文化和歷史使命。社會性是作品的后果,而不是起因。我想,作家和文學的影響力,就在于以細膩筆觸記錄變遷,并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推動改變。”(楊寧 趙瀟)

關鍵詞: 1986年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