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北京11月21日電 (門睿 孫浩峰)第三屆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智庫論壇近日在線上舉行。120位專家學者參會,圍繞中文+職業教育、區域國別中文教育、國際中文教育人才培養、國際中文教育教師發展、標準和教材資源建設等議題展開研討交流。
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馬箭飛在致辭中指出,要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系統謀劃,守正創新,推動構建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加強國際中文教育高素質人才培養、數字化發展、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及科學研究。
浙江師范大學校長蔣云良認為,增設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博士學位、國際局勢變化及世界各國中文教育的高質量需求為國際中文教育帶來諸多機遇和挑戰。未來需要多元主體攜手并進,從更高站位、更廣視野和更深認知中系統審視國際中文教育新發展格局。
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劉利表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是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智庫研究應當努力探索的問題。要重視技術應用,讓科技為國際中文教育賦能;探索新途徑,打造國際中文智慧教育新生態;構建新理論,推動學科與事業共同發展。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天津師范大學校長鐘英華表示,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將在打造學術交流平臺、拓展國際中文教育話語世界、構建國際中文教育學術共同體、助力人才培養和標準建設、服務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智庫及促進智庫成果應用轉化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促進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
論壇中,吳堅、于曉、寧繼鳴、吳應輝、王輝、安然、徐麗華、邱利軍、梁宇等9位專家學者圍繞“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建設”“國際中文教育知識體系的構建”“后疫情時代的華文教育”“非洲中文教育”“新時代新征程國際中文教育”“‘孔子學院’發展策略及形象建構”“技術驅動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等主題做學術報告。
本次論壇由北京語言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智庫聯合體主辦,浙江師范大學國際文化與教育學院承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