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太原11月18日電 (高雨晴 胡健)晉公盤、子仲姜盤、虎頭匜……18日,20件商代至戰國時期的青銅盤及相關文物集中亮相山西。
當日,“盤之典——商周青銅盤特展”18日在山西博物院開展。展覽以山西博物院藏晉公盤為展示重點,呈現青銅盤在禮制社會中的盥洗、祭祀、助葬、陪嫁等實用功能與象征意義,進而闡釋青銅文明在中華文明演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盤之典——商周青銅盤特展”18日在山西博物院開展 高雨晴 攝青銅盤最早出現于商代早期,其功能專一,多與盉或匜組合,是商周貴族宴會或祭祀中行“沃盥之禮”的重要器具。
展覽分為“盤之制”“盤之藝”“盤之用”三個部分,展出文物絕大多數為國家一級文物。其中,“盤之制”追溯青銅盤的起源、形制、功能與組合的演變;“盤之藝”重點展示三件代表性晉國銅盤——晉叔友父盤、子仲姜盤和晉公盤;“盤之用”講述盤在禮制盛行的商周時期,從貴族宴會或祭祀中行“沃盥之禮”的實用器具,發展成為貴族女性出嫁時,象征身份地位的陪嫁器。
圖為首都博物館藏鳥飾盤。 高雨晴 攝山西博物院副院長范文謙介紹,晉公盤為春秋時期晉文公作器,設計精巧,盤內壁鑄刻的183字長篇銘文,蘊含豐富的歷史信息,代表了當時晉國鑄造工藝的最高水平。上海博物館藏子仲姜盤,與晉公盤鑄造時代相近,造型風格高度一致,同是春秋中期青銅盤的斷代標準器。兩件青銅盤同出晉地,都曾被盜流失海外,終闊別多年同臺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吸納學界最新研究成果,將深奧的學術理論進行解讀轉化,跨學科、多維度揭示青銅盤的奧秘。
圖為山西博物院藏晉公盤。 高雨晴 攝本次展覽由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博物館主辦,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曲沃縣晉國博物館和淮安市博物館協辦。展覽持續至2023年2月26日。其間,山西博物院將推出虛擬展覽、專家講座、情景劇、動手體驗等各類線上線下活動。(完)
圖為上海博物館藏子仲姜盤。 高雨晴 攝展覽現場。 高雨晴 攝圖為沉浸式動畫。 高雨晴 攝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