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社紐約10月23日電 (記者 王帆)第五屆紐約中國當代音樂節22日在紐約林肯中心愛麗絲·杜莉音樂廳收官。當晚,以“東行樂記”為主題的演出,讓觀眾領略了中國民間故事、畫作等與音樂融合的魅力。
當地時間10月22日晚,第五屆紐約中國當代音樂節在紐約林肯中心愛麗絲·杜莉音樂廳收官。當晚,以“東行樂記”為主題的演出,讓觀眾領略了中國民間故事、畫作等與音樂融合的魅力。圖為美國女高音露西·菲茨·吉本(Lucy Fitz Gibbon)和中國男高音李毅演唱作曲家齊爾品(Alexander Tcherepnin)創作的獨幕室內歌劇《仙女與農夫》。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演出在耳熟能詳的《二泉映月》旋律中拉開帷幕。上半場的重頭戲是作曲家齊爾品(Alexander Tcherepnin)創作的獨幕室內歌劇《仙女與農夫》。全劇用法語演唱,并展示英文字幕,描述的是中國民間天仙配的愛情故事。齊爾品曾于20世紀30年代在中國工作和生活,對中國傳統音樂懷有極大興趣。這部作品于1952年在美國首演,后在法國引起強烈反響。
下半場的演出以作曲家江文也早期創作的《臺灣舞曲》開場。江文也既是齊爾品的弟子,又是畫家徐悲鴻的好友。他以徐悲鴻繪畫靈感而作的鋼琴協奏曲《徐悲鴻的彩墨畫》,當晚由徐悲鴻之女徐芳芳演繹其中第三樂章,而這也是該作品的全球首演。最后壓軸是作曲家黃安倫最新創作的交響詩《徐悲鴻畫境隨想曲》,靈感據悉來自徐悲鴻的油畫《簫聲》和國畫《奔馬》。
當地時間10月22日晚,第五屆紐約中國當代音樂節在紐約林肯中心愛麗絲·杜莉音樂廳收官。當晚,以“東行樂記”為主題的演出,讓觀眾領略了中國民間故事、畫作等與音樂融合的魅力。圖為音樂演出指揮、巴德音樂學院美中音樂研習院院長蔡金冬指揮樂團演奏。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黃屏當晚觀看了演出。他在給音樂節的致信中表示,文化交流合作對于保持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他期待兩國之間有更多民間交流,希望兩國人民一起創造更好未來。
本屆紐約中國當代音樂節,是由巴德音樂學院美中音樂研習院攜手中國中央音樂學院主辦。此前幾周的演出內容包括歌劇《駱駝祥子》選曲、第二交響曲《長城》、歌劇《畫皮》等,參與演奏的樂團有巴德當代樂團、巴德音樂學院民樂團和新亞室內樂協會樂團。
巴德音樂學院美中音樂研習院院長蔡金冬表示,從西方作曲家汲取中華文化元素寫就的作品,到中國音樂家融合東西方藝術色彩而繪制的新作,觀眾既能領略中國器樂與西方管弦樂團的巧妙相融,又能聆聽中西方聲樂演唱的激情碰撞。(完)
關鍵詞: 東行樂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