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衡水10月14日電 (李曉偉 崔志平)秋日,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的河北金音樂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不時飄出悠揚的樂器聲,此間工人趁工作間隙,興之所至會吹奏幾曲。流水線上,一批小號正在組裝,不久它們將出現在歐美國家的商店里。
“最早就是鑄造黑管零配件,我們用銼刀銼,用砂輪磨,讓整天擺弄鐮刀鋤頭的莊稼人干技術活兒,不容易。”回憶起30多年前創業之初的場景,68歲的陳學孔不禁感慨。
(相關資料圖)
陳學孔是河北金音樂器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20世紀80年代末,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陳學孔離開天津管樂廠返鄉創業,將樂器制造“火種”帶到武強縣。
在陳學孔帶動下,武強縣西洋樂器產業聚集發展,吸引海內外60多家企業落戶。目前,該縣西管樂器產量位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產品覆蓋弦樂器、管樂器、鍵盤樂器等六大系列100多個品種,暢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地17.6萬人口中,超過1萬人從事樂器產業工作,成為名副其實的“樂器之鄉”。
近十年來,更多的武強樂器企業在研發和創新中持續突破。2012年落戶此間的武強嘉華樂器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翹楚。
“此前武強樂器大多屬于中低端,隨著企業越來越多,利潤空間有限。”武強嘉華樂器有限公司總經理于秉勛說,為突破這種瓶頸,他們通過研發新材質,采用新設備、新工藝,全力生產更高品質的產品,提升公司競爭力。
“以前做的三鍵小號銷往海外大概六七百元一支,后來對標國外頂級小號進行研發,部分構件做得更精密,音色更好,能報價2000多元一把。”于秉勛自豪地說,公司雖然成立只有10年,但是年產值已超過1億元,90%以上的產品出口歐美國家。
對于未來,于秉勛稱,隨著5G時代的到來,將全力做電聲樂器。“國外很早就發明了電聲樂器,但5G技術才能讓電聲樂器的音色、傳聲做到無誤差。”
于秉勛說,電聲樂器不僅音色更好,成本也更低,“比如制作小提琴,我們現在用的是地中海木材,價格昂貴,但電聲樂器靠的是弦,主要走音響,不再受木材材質影響”。
圖為黃國權在檢驗新制作的小提琴。 翟羽佳 攝在于秉勛看來,電聲樂器的意義更在于教育功能。比如缺少音樂老師的邊遠地區,可以通過網絡下載相關教程,孩子們可以自學,有利于音樂的普及。
“武強西洋樂器品類齊全,質優價廉。”一家德國樂器公司駐中國技術總監安迪說,他選中了嘉華樂器的一把大提琴,并把信息反饋給了公司,未來這批提琴有望正式下單。
“我們現在的訂單大于產能,供不應求。”于秉勛笑說,他非常看好武強樂器產業的未來,也有信心做出更好的產品。(完)
關鍵詞: 電聲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