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10月10日電 (孫秋霞 岳瑞軒)“祖祖輩輩都種茶做茶,我是聞著茶香長大的。”2010年,柯澤龍辭去安逸穩定的工作,回到家鄉潮州市潮安區鳳凰鎮,從父親手中接過天池茶業的接力棒。
與父輩的經營思路不同,柯澤龍更加堅定立足特色資源,走科技興茶的發展道路。為解決“茶區在陰雨天難出好茶”的傳統難題,他參與研究單叢茶仿日光曬青技術,使得茶青陰雨天也能進行曬青,保證了茶葉品質穩定。
(資料圖)
“使用新技術后,我們鳳凰茶平均銷售單價提升了20%。”柯澤龍介紹,近兩年,支持科技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不斷加碼。例如,制造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先后提高至100%。2020年至2021年,天池茶業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達24萬元,減輕企業在發展關鍵期的成本負擔。
除此外,截至2022年上半年,天池茶業還享受農產品增值稅進項加計扣除優惠稅額35萬元,享受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納稅費36萬元。柯澤龍說:“我們將抓住機會,真正把減稅降費的紅利轉化為企業創新研發的動力。”
當前,天池茶業在全國的市場版圖越來越大,先后設立廣州、西北、東北和江蘇運營中心。“讓鳳凰單叢茶和工夫茶文化走出潮汕的小目標算是實現了。”柯澤龍說。
圖為蘇海通向大學生分享創業經驗 受訪者供圖值得一提的是,柯澤龍不僅向茶農成套輸出茶園管養技術和單叢茶標準化制作技藝,還向當地農戶大量收購符合標準的茶葉,解決農戶茶葉滯銷問題,帶動農戶增收20%。
在清遠市清新區,米墅·稻田野舍吸引八方來客,這是三坑鎮引入的第二個社會資本投資開發“空心村”激活示范項目。
米墅品牌創始人蘇海通是土生土長的清遠清新人,他說:“前幾年我帶領團隊,在其他地方投資興建民宿項目,效果和收益都不錯。于是就萌生了把民宿扶貧的成功經驗復制到家鄉,助力老家發展的念頭。”
2016年,蘇海通帶領創業團隊返鄉投資民宿產業。來到布坑村后,蘇海通隨即開展了一系列嘗試,首先是推廣“村集體+專業公司+農戶”的運營模式,為當地帶來了80多個就業崗位,村民人均工資年收入可達4萬元;緊接著他推動成立鄉村民宿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的經濟收入由單一的土地、物業租賃轉變為入股分紅,實現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約20萬元/年。
此外,蘇海通帶動周邊村民銷售農產品、開農家樂、開民宿,每年創造經濟價值約2000萬元,讓村民真正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蘇海通指出,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政府部門對農旅融合發展的大力支持、優質的稅收營商環境,是他們迅速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關鍵,也讓他看到了民宿發展的無限可能。
據悉,為幫助民宿企業應享盡享政策紅利,清新稅務部門立足民宿企業的發展需求和特點,打出了幫扶“組合拳”,包括組建服務團隊,開啟“綠色快速通道”“一站式”辦稅服務;梳理符合民宿業的稅費政策,編制《助力鄉村振興稅收優惠政策指引》成冊,精準派發到轄區內各民宿企業等。
“接下來,我們準備打造內部住房新版塊,在周邊增建13間住房,帶動更多老百姓吃上家門口的‘旅游飯’。”蘇海通說。(完)
關鍵詞: 鳳凰單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