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10月3日電 題:非遺與光影:土樓中的鄉村振興新活力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秦宏
口吹嗩吶、雙腳彈揚琴、肩背肘敲兩個小鼓、兩個小銅鈸……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土樓王”承啟樓戲臺上,作為身兼十番音樂和客家山歌兩項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福淵的表演總能引得掌聲陣陣。
“一樓一景致、一樓一特色、一樓一主題”,精心編排后呈現在各村落土樓舞臺上的非遺文化“絕活”,在國慶節期間成為福建土樓永定景區的重要“招牌”。近年來,當地依托獨具特色的客家土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發展文旅產業,強化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不斷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永定土樓是客家人在輾轉遷徙中,發揚古老生土建筑技術創造的世界建筑奇跡。當地現存土樓兩萬多座,最古老的已有1200多年歷史。“福建土樓”于200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與此同時,永定客家人在傳承客家文化和民俗風情過程中,還留下不少文化瑰寶。當地現有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0余個,涵蓋傳統工藝、民俗、音樂、美食制作技藝等類別。
近年來,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通過實施“旅游+”戰略,開展“文化進土樓” 工程,改造、建造多處非遺文化保護傳承場所;推進鄉村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保護生態環境、完善鄉村基礎設施。綿延于山間各村落的永定土樓景區,如今已形成集鄉村旅游觀光、傳統文化體驗、非遺技藝研學等于一體的文旅產業集群,帶動鄉村發展、百姓增收。
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是福建的省級“金牌旅游村”。村子被山林梯田所環繞,樹木青翠,溪流潺潺,現有保存完好的土樓30多座,包括有著“土樓王子”之稱的振成樓。
“現在山山水水、老房子和土特產等都能‘生錢’,來旅游的、攝影的、體驗老手藝的,每個季節都有。”洪坑村村民、土樓景區導游林秀娟說,村民多半在景區務工或做小生意。節假日,農產品銷售、民宿和農家樂都很火爆。她父母靠自銷土特產,一年增收兩三萬元。
政府部門對永定土樓特色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成效顯著,引來知名互聯網公司合作,雙方攜手打造鄉村數字文旅體驗項目。
星光大道螢火飛舞,魔法森林千姿百態;刀光劍影的江湖、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夜晚的永定土樓景區,光影實景表演將村莊和游客帶入奇幻世界。
“借助數字IP與數字化技術融合,我們正在打造沉浸式劇場、國風電競民宿、國風走秀表演及周邊衍生業態。”福建省客家土樓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市場營銷總監李長流說,鄉村文旅的路子越走越寬廣了。
關鍵詞: 世界建筑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