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泉州市鯉城區人民法院海絲法庭揚帆新征程
央廣網泉州9月28日消息 近年來,泉州市鯉城區人民法院海絲史跡保護巡回法庭(以下簡稱海絲法庭)構建“一點、兩度、三化、四力”工作體系,扎實推進黨建工作與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工作深度融合。
找準“一點”,巡回審判守護夢華刺桐。海絲法庭通過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指定管轄,集中受理以泉州市22個世界遺產點為代表的文化遺產案件,探索開展“三審合一”復合型審判,實現“立審執”一站式服務。
立足“兩度”,黨員帶頭創優為民審判。據了解,近兩年來,海絲法庭加大司法保護力度,妥善化解涉及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建筑相關糾紛30余件,其審結的涉蘇廷玉故居物權保護糾紛案被評為福建省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此外,該法庭還聘任了12名在古城保護與開發、文物鑒定等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作為“海絲史跡司法保護特邀專家”,并從中選任3名為專家陪審員,參與部分疑難案件的研討、調解和判后答疑,彰顯專家坐堂“精度”。
促進“三化”,支部聚力共筑保護平臺。海絲法庭積極為泉州市22個文化遺產點及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立特色司法保護檔案,開展法律風險評估,實現司法檔案“集約化”;及時總結涉文化遺產、文物資源案件的審判經驗,向泉州市人大常委會提出立法建議30余條,實現良性互動“常態化”;依托文化遺產法治守護基地,與泉州市文旅局建立日常聯絡機制,定期開展文化遺產聯合巡查、法治宣傳等活動,促進訴源治理“多樣化”,為泉州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聚合“四力”,融黨建深耕主業抓宣傳。海絲法庭以黨建共建為契機,強化各單位支部聯動,與泉州市文旅局掛牌成立“文化遺產法治守護基地”,聯合華僑大學成立“海上絲綢之路司法研究中心實踐基地”,與泉州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建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同時,聯合鯉城區紀委監委、鯉城區開元街道梅峰社區聘任6名黨員為文物保護志愿者,通過志愿巡查、宣傳引導等方式共同參與轄區的文物保護工作。(陳旭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