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青海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內會定時開展自然教育科普活動,小朋友通過看植物、觀水鳥等方式來了解濕地的形成與保護,再用畫筆創作出自己眼中的濕地公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同期】新寧路小學五年級學生 劉子夢
底下是水,然后這邊畫了一個茅亭,再旁邊都是蘆葦和那些草,后面這點空白的都是藍天白云。
【解說】青海省內共有19處國家濕地公園,而位于西寧市市區內的青海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對于開展自然的宣傳教育有很大的便捷之處,游覽方式也較多,公園內的鳥類、植物等自然資源也非常豐富。
【同期】青海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管理服務中心 科研宣教部部長 馬成龍
咱們(公園)在省會城市,咱們有咱們的優勢是什么,就是咱們的宣傳教育,做的時候們非常便捷,而且咱們既然在省會城市,所有的游覽口也是非常多的,也是方便市民,隨時可以進咱們濕地公園過來游玩。咱們的濕地公園野生動植物也是非常豐富的,植物達到110多種,鳥類達到180多種,濕地鳥類有80多種,也就是說咱們的資源量是非常豐富的。
【解說】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孩子們天然的課堂,青海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管理服務中心借助這一環境優勢,建立了西寧市第一個濕地課堂,并與青海省環境教育協會一起,定時在公園內開展多種自然教育課程。
【同期】青海省環境教育協會 會長 尤魯青
西寧的湟水濕地公園建立的濕地課堂,也是西寧市唯一的一個濕地科普基地,這個科普基地建成的一個需求,就是希望我們的公眾來到濕地公園的時候,可以在這樣一個平臺下,走進濕地公園,了解濕地公園建設的背景,和國家濕地公園需要我們保護的內容是什么,結合這個濕地課堂,濕地公園也開發出了不同的濕地生物多樣性的課程,包括特色的24節氣課程等等,像逢周末逢節氣,包括我們的寒暑假的時候,都會在這里舉辦一些公益的活動。
【解說】自然教育能夠將孩子們帶到自然的課堂中,打開孩子們探索自然的能力,了解更多自然的知識,從更多的角度認識大自然。
【同期】青海省環境教育協會 會長 尤魯青
那么自然教育的意義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鼓勵我們的孩子,可以來到自然,通過(對)自然的觀察,自然的體驗,來了解、打開他探索的世界。也許他就是通過這一次自然體驗,他了解到了濕地的凈化功能,他了解到了我們的(一部分)淡水是來自于濕地,也知道了青海是我們的濕地大省,有這樣的一個窗口打開之后,其實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也許就是一顆環保的種子,就從此刻埋在了他們的心里。
【解說】對于自然課堂,孩子們表示很有趣,在這個課堂中不但能學到很多知識,還收獲了快樂。
【同期】新寧路小學六年級學生 楊振埮
通過這三次參加自然的這種活動,我有很多的收獲,就是了解到了一些動物,它是幾級保護動物,以及它們的生活習性等等,然后就包括認識了一些植物,并且知道了它們生長在哪兒,并且該怎么保護它們。總體來說還是非常開心的,因為這些增長了我的自然知識。
【解說】青海是“生態大省”,讓孩子們從自然教育中實地感受生態的魅力,為今后的生態了解及保護工作進一步打下基礎。
記者 祁妙 青海西寧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