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發生腦病變 將接受抗癲癇藥物治療
中新社臺北9月23日電 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8月下旬疑發生癲癇癥狀,近日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左右大腦半球均有局部液化壞死病變。臺北市立動物園23日下午召開記者會介紹相關情況并表示,先給予“團團”抗癲癇藥物治療,等后續化驗結果出來再進一步決定治療方案。
綜合中央社、中時新聞網、聯合新聞網等臺媒報道,8月中下旬保育員發現“團團”行為與以往不同,食欲也不太好,嘴邊還曾出現白色泡沫。因此回溯監視器,發現8月23日上午7時左右,“團團”發生了3分鐘疑似癲癇的癥狀,并在8月30日與31日分別發作1到2分鐘,后續追蹤再無典型癲癇發生。
9月18日園方安排“團團”到臺大附設動物醫院接受檢查,發現其左大腦半球有局部液化壞死病變,右大腦半球也可見類似病變,已采樣并檢驗分析,檢驗結果約1到2周后出來,目前先給予抗癲癇藥物治療。
據介紹,臺北市立動物園與位于四川臥龍的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持續保持聯系,雙方專家通過線上模式,共同分析“團團”的發病影像,交流病程、用藥等事宜,未來不排除邀請大陸專家赴臺會診的可能性。
大熊貓“團團”和“圓圓”于2008年12月赴臺,2013年7月6日產下第一胎“圓仔”,2020年6月28日產下第二胎“圓寶”。
臺北市動物園8月30日為“團團”“圓圓”舉辦了18歲生日慶祝活動。園方表示,若比照人類年齡,“團團”目前約五六十歲了,不能說這種病癥毫無致死風險。
“‘圓圓’‘圓仔’和‘圓寶’不知道‘團團’生病的事情。”動物園動物組長王怡敏在記者會上答問時說。據介紹,“團團”18日接受檢查后,食欲與行動力已恢復到八九成,目前都在后場休息,暫時無法與游客見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