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青田:推動“共富工坊”轉型升級
今年以來,麗水市青田縣充分發揮僑鄉資源優勢,全面構建以“黨組織領跑、村兩委帶頭、黨員示范、群眾跟富”為模式的“共富工坊”。目前全縣已建成“共富工坊”49家,120個鄉鎮、部門、企業黨組織聯村到坊,形成“協同發展、多元參與、聯動共建”的生動局面。
立足本土特色 發揮資源優勢
青田縣立足稻魚、石雕等特色產業,積極探索僑胞助力鄉村發展模式,通過優質僑企、海外智庫、進出口企業搭臺、導流、賦能,助推“共富工坊”轉型升級。
當前,融合發展的組合拳已打出新優勢,形成新業態。華僑農民徐冠洪的“愚公·共富工坊”建立2期良種魚育種基地,魚苗從每斤40元提高至50元,帶動仁莊鎮100余戶農民從事稻魚種養殖產業;石雕抖音基地“智享方寸·共富工坊”吸引80余戶華僑僑眷商戶入駐,石雕日均銷售額達200多萬元;禎旺鄉“紅糖·共富工坊”的10噸紅糖“甜”到海外,帶動10多戶低收入家庭就業。
凝聚多方力量 實現精準滴灌
農忙種莊稼,閑暇編藤條,顧家賺錢兩不誤。“多虧了我們的‘紅色管家’,我每個月能多賺2000元左右。”船寮鎮大路村村民洪貴菊滿臉笑容地說。
青田縣堅持部門集成、鄉鎮統籌、村企協同,搭建“一心十站百點”三級服務平臺,配備由鄉鎮聯系領導、駐村干部、村干部、黨員網格員組成的“紅色管家”隊伍,精準匹配“共富工坊”和合作社、企業(強村公司)供需兩端,為工坊提供點對點服務,并依托培訓基地、黨員直播間開展直播帶貨、生產加工等能力技能培訓120場次。同時,在30個產業特色村、來料加工村、重點農業村打造郵快驛站,有效破解產品流通“最初一百米”難題。
做好增值分配 實現高效運行
“以前我是個地地道道的種田書記,自從鄉里成立‘共富工坊’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我們村民都變成了股東。”巨浦鄉西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鐘榮仙興奮地說。近期,巨浦鄉成立專項基金開展“先鋒助農”專項行動,聚焦“擴中”“提低”,推動基金精準投放,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推動產業發展,幫扶困難家庭。
目前,全縣通過村級調配工人、流轉閑置土地、招商引資入股、產業輻射創業、電商帶貨直播等方式,共吸納4964名農戶入坊就業,人均年增收1.2萬元。“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建立完善‘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勞動報酬’分配機制,進一步拓寬農戶致富渠道,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社會經濟效益。”青田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吳懿怡 蔣芝桂)
關鍵詞: 共富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