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市檢察院出臺12條意見強化涉僑檢察工作
為“僑都賦能”注入檢察動力
江門日報訊 (記者/林立竣 通訊員/肖遙 王丹) 近日,(江門)市檢察院出臺《關于系統推進新時代涉僑檢察工作服務保障江門實施“僑都賦能”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12條意見,主要從加強僑鄉文化生態司法保護、僑商產業司法保護、華僑華人權益司法保護、涉僑檢察履職能力建設等方面提出指導意見,強化涉僑檢察工作。
《意見》提出,要嚴懲妨礙僑鄉文物管理犯罪,加強僑鄉文物管理領域立案監督。依法妥善辦理涉及僑鄉文化遺存的征地拆遷、生態環境、知識產權等領域民事行政執行監督案件,規范開展僑鄉文物、文化領域行政違法行為檢察監督,加大涉僑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力度,踐行《五邑僑鄉碉樓保護共同宣言》承諾,聯合相關部門共同守好僑鄉文化保護防線。
《意見》注重強化對僑資企業和華僑華人投資者的平等保護,提出要探索在僑商集中的僑商投資區、創業園、創業基地設置“僑資企業服務站”等僑企服務平臺,及時掌握僑企、僑商的法律訴求,并深入開展“法治進僑企”活動,促進僑企僑商依法經營、防范風險、安心投資、專心創業。要在華僑華人投資創業領域全面推開企業合規改革,探索建立僑資企業案件辦理經濟影響評估制度,最大限度減少司法辦案對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要充分運用知識產權檢察職能集中統一履行工作機制,加大對僑企僑商知識產權的綜合司法保護力度。要推動建立涉外民商事仲裁與民事檢察監督工作銜接機制,助力我市打造珠江口西岸重要的商事爭議解決樞紐節點。要嚴厲打擊侵害僑資企業和華僑華人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犯罪,依法辦理損害僑企權益、妨害園區建設的職務犯罪案件。要加強與有關部門及僑商組織的溝通聯絡,聯合妥善處理涉僑企、僑商重大疑難復雜案件。
《意見》提出,要創新涉僑檢察服務工作模式。建立健全與統戰等部門的僑益保護協作機制。在歸僑僑眷較為集中的鎮(街、場)、12309檢察服務中心等設置“檢僑聯絡站”或涉僑法律服務專窗等多元化涉僑檢察服務實體平臺,聯合統戰部門、僑聯組織在海外五邑僑胞較為聚集的國家設置海外檢僑聯絡站點。搭建涉僑跨境檢察服務網絡平臺,充分發揮“12309檢察服務熱線”和“12309中國檢察網”的作用,借助海外僑團紐帶作用,為海外僑胞尋求檢察服務提供保障。完善僑界人士擔任人民監督員、公益訴訟觀察員等機制,邀請僑界代表參加考察調研、公開聽證、專家論證等活動。同時,《意見》還突出加強僑界未成年人司法保護。
《意見》還提出,要深化涉僑檢察理論研究和強化涉僑檢察人才建設,通過從中國僑都高端智庫聯盟中聘請專家咨詢委員,深化與知名僑校、研究機構的合作,組建專業化辦案團隊,探索建立僑益司法保護研究基地、設立新時代涉僑檢察工作論壇、打造與省內外僑鄉檢察機關的交流平臺、開展涉僑檢察業務培訓等舉措,著力提高涉僑檢察工作專業化水平,更好地以理論指導涉僑檢察實踐,提升辦理涉僑案件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