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江門9月14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食客筷撥“金鼓”享口福
作者 李曉春 郭軍
“魚池那種魚能吃嗎?看起來挺特別的,它的外形跟觀賞魚中的七彩神仙魚有幾分神似,身上帶有大小不一且深淺各異的黑斑。”近日,廣東臺山市川島鎮下川島一外地游客指著魚池里一種在當地被稱為“金鼓”的小海魚問餐廳服務員時說。
據介紹,“金鼓”魚,又名金錢魚,是硬骨魚綱鱸形目金錢魚科的一種魚類,同科的還有紅金鼓、銀鼓等。喜歡棲息近海巖礁處,常進入咸淡水或河口,以浮游藻類、橈足類、十足類幼體及小蝦、蟹、底棲環蟲、小貝類為食。“金鼓”魚是廣東沿海具有觀賞和食用價值的名貴海水經濟魚類,部分地區已實現規模養殖,主要供應粵港澳大灣區市場。
餐廳魚池里游動的“金鼓”魚,與七彩神仙魚有幾分神似 李曉春 攝在臺山的海鮮市場中,“金鼓”魚是四季常見的海產食材,銷售以鮮活的為主,有時在冰鮮銷售的海魚中亦能遇見。“‘金鼓’魚用于清蒸或鹽水浸熟最鮮甜,它肉質細嫩且無小刺,老少皆宜。”臺山市臺城街道富城市場一海鮮檔的老板介紹,近期鮮活“金鼓”魚每公斤售90元(人民幣,下同),個頭多數在200克至500克,宰殺去內臟時需注意不能弄破魚膽,否則腹部的魚肉會帶有一股苦味。
“市場上銷售的‘金鼓’魚,有成年人巴掌般大小,個頭越大越暢銷。鮮活的‘金鼓’魚,無論是在海鮮市場,還是放在專營海鮮的餐廳魚池里,游動起來容易吸引眼球,畢竟部分資深吃貨對它情有獨鐘。”臺山市廣海鎮漁人碼頭一批售海鮮的老板梁先生透露,冰鮮銷售的“金鼓”魚在價格會便宜不少,每公斤價格一般在30至50元之間,但鮮度和口感略差。有些專營海鮮的餐廳喜歡選用個頭500克以上的肥美大“金鼓”魚,用于清蒸看起來高檔些,價格自然也“蒸蒸日上”。
煲仔焗“金鼓”魚,魚肉鮮香入味 李曉春 攝清蒸,最能保持海產食材的原汁原味,是臺山沿海烹飪新鮮小海魚最常見的做法之一,然而有些烹飪手法也很特別,出品深受好評。“令我‘食過返尋味’的,是赤溪鎮白宵圍釣魚農莊出品的生焗雜魚煲。可選擇‘金鼓’魚單個品種,或搭配其他小海魚一起焗,焗出來的味道鮮香撲鼻,魚肉鮮嫩入味。”臺山市“90后”市民伍先生極力推薦介紹,該農莊的烹飪師傅對火候掌控非常精準,生焗出來的“金鼓”魚肉,醬汁裹得恰到好處,吃起來特別鮮香。
“深圳的普通菜市場不一定有‘金鼓’魚銷售,就算有,價格也會偏貴。我每次回到臺山,都想買些‘金鼓’‘黃腳臘’、石斑仔、奄仔蟹或膏蟹等帶回深圳,與親朋好友一起分享。新鮮活殺的小海魚,哪怕加冰或放過冰箱,都比冰鮮銷售的口感好。”在深圳工作的臺山人趙先生說,在臺山若能用“金鼓”魚招待親友,要么是雙方關系非常好,要么是來賓受到招待方的重視。
鮮海蝦仁與“金鼓”魚同蒸,鮮甜味倍增 李曉春 攝“以前我們在臺城生活的時候,多數會到新寧市場、富城市場等買鮮活‘金鼓’‘黃腳臘’等海魚,加幾只海蝦蒸給小朋友吃。移民到香港之后,就比較少買來吃。在附近的街市,鮮活‘金鼓’魚按兩或按條標價,而冰鮮‘金鼓’魚是按份標價,賣魚的會視魚的大小,將其分為兩三條或幾條一份。”現居香港的臺山鄉親黃女士透露,她有時見到街市中有性價比較高的“金鼓”魚,也會買幾條回去與家人同享口福。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臺山沿海幾個鎮的居民對烹小鮮都有自家獨特的手法,風味各有特色,有些甚至伴隨著部分臺山人的成長,那家常的味道、幸福的味道,早已融入當地人的一日三餐之中。從眾多臺山人的飲食習慣可看出,烹小鮮如持家,需從小著眼、用心經營、傾力守護,烹出的味道,才會令人魂牽夢繞、欲罷不能,在舌尖上烙下家鄉的印記。(完)
關鍵詞: 硬骨魚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