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泉州市泉港區在全省率先建立“一鎮(街)一法官工作站”工作機制、跨市域法院調解資源共享機制——
把司法調解送到群眾身邊
本報記者 黃瓊芬 通訊員 洪坤澤
“沒想到事情可以順利解決并獲得賠償,太感謝法官、人民調解員還有村干部了。”近日,54歲的鄭女士特地來到泉州市泉港區山腰街道法官工作站,向工作人員表達謝意。
鄭女士家住泉港區涂嶺鎮驛坂村,是一名低保戶。不久前,她在山腰街道遭遇交通事故,卻一直未能與肇事者談妥賠償事宜,對方后來干脆“玩失蹤”。“我們了解情況后,立即聯合鎮、村多方尋找,最終成功找到肇事者。”山腰街道法官工作站工作人員介紹,通過調解,鄭女士與肇事者順利達成賠償協議,解了她的后顧之憂。
近年來,泉港區積極探索創新,深入推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建設,探索出關口前移、多方聯動、精準治理、全程納管的訴源治理模式,推動司法服務穿透基層治理“最后一米”。
為實現法治力量向基層治理穿透,泉港區在全省率先建立“一鎮(街)一法官工作站”工作機制,成立7個鎮(街)法官工作站,圍繞拆遷安置、漁港經濟、生態康養等七大方面,提供訴前聯調、案例指導、普法宣傳、巡回審判等多項服務,指導鎮村化解矛盾298起,就地達成人民調解協議183件。同時,依托“5+N”支部共建機制,泉港區人民法院5個黨支部與山腰聚福、界山東張等多個村(居)“黨建+鄰里中心”結對共建,提供法律咨詢、糾紛化解等服務。
近日,泉港區人民法院人民調解員莊銀忠和仙游縣人民法院人民調解員吳明海攜手共破送達難題,成功化解了泉港區群眾柯某與仙游縣群眾莊某之間的車輛租賃糾紛,幫助柯某拿到租金及車輛損失費用。“一直找不到對方,還以為錢要‘打水漂’了,沒想到在泉港和仙游兩地法院的幫助下最終拿到了。”說起跨市域調解資源共享機制,柯某連連點贊。
今年6月,泉港區人民法院與仙游縣人民法院聯合,率先在全省創建跨市域法院調解資源共享機制,簽訂《“仙游—泉港”兩地法院特邀調解員共享和調解互認工作協議》,互聘特邀調解員35名,破解地域交叉糾紛難以化解問題。截至目前,兩地法院運用該機制調處糾紛6件,調解成功3件,協助送達3件。
近年來,泉港區持續推動多元解紛功能整合、資源聚合、力量統合,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轄區外建立跨市域調解資源共享機制,轄區內成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整合公安、檢察、司法等25個部門資源,輻射人民法庭和7個鎮(街)法官工作站,特邀28名人民調解員和101名村居工作者入駐,構建橫向與相鄰城區、行政機關、行業協會聯動,縱向司法力量向鎮、村輻射的解紛網絡新體系。截至目前,已聯合成功調解各類糾紛411件。
關鍵詞: 基層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