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香辣的咖喱面、苦中帶甜的肉骨茶、嫩滑可口的海南雞飯……在廣西柳州市一家跨國夫妻美食店里,來自馬來西亞的美食吸引不少食客前來探訪,中國妻子韋彥正在忙前忙后招呼客人。于此同時,暫留馬來西亞的丈夫詹道慶也在時時刻刻掛念著這家小店。這家美食小店不僅是這對跨國夫婦愛的“結晶”,也是中馬兩國友誼的見證。
【解說】今年48歲的詹道慶是“華三代”。幾十年前,詹道慶的祖輩漂洋過海,從中國海南文昌市遠赴馬來西亞怡保,依靠經營咖啡店謀生。在耳濡目染下,詹道慶從小便和媽媽學習馬來西亞美食制作,并將媽媽的手藝傳承。
【同期】馬來西亞美食店店主 詹道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因為我們在馬來西亞,我媽媽都是做飲食的嘛,我舅舅他們也是在馬來西亞,就是在怡保(市)這一區(做美食)都蠻有點知名度,我本身也對飲食有興趣,然后我就是從小就是跟她(媽媽)學的美食,傳承她的手藝了。
【解說】2007年,詹道慶被當時所在的馬來西亞公司派往中國深圳工作,與當時同在深圳工作的韋彥成為了同事。由于思鄉情切,詹道慶經常會在宿舍里制作馬來西亞美食,并邀請韋彥和同事前來品嘗。在一道道美食的“誘惑”下,詹道慶不僅“抓住”了韋彥的胃,也深深“抓住”了她的心,兩人在互相了解后,便順利戀愛結婚。
【同期】馬來西亞美食店店主 韋彥
我們是在深圳認識,就因為在一起工作嘛,然后我們就同住在一棟樓,因為他是馬來西亞人,所以他來到中國,這邊吃東西有時候是不適應,所以他經常自己煮,然后叫上我們宿舍里面的同事一起過來吃,然后我們就慢慢地就認識嘛,就是了解然后就在一起了。
【解說】2015年,由于馬來西亞餐飲市場的收窄,夫妻倆決定回到妻子的家鄉廣西柳州,開設一家馬來西亞美食店。詹道慶為家中獨子,離開就意味著放棄家族多年打拼下來的餐飲事業。但兩人的想法依然得到了雙方家人的支持。
【解說】很快,兩人的夫妻美食店順利營業。為了讓馬來西亞美食更加符合廣西民眾的口味,夫妻倆一有空便走街串巷吃遍廣西特色小吃,研究當地人的餐飲習慣。經過不斷試驗改良,夫妻倆烹飪的小吃既保留馬來西亞特色風味,又讓廣西民眾更易于接受,受到當地食客的熱烈歡迎。
【同期】馬來西亞美食店店主 韋彥
到了柳州這個地方要入鄉隨俗,要調整一下口味,接受的人群就比較多一點,但是馬來西亞那邊,他媽媽自己傳承下來東西,就不能變太多,因為還是原汁原味東西就比較好嘛,我跟我先生都是這個想法。
【解說】而隨著中國國際教育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東盟國家的留學生開始涌入廣西柳州,在這座工業城市學習和交流。由于語言與口味的巨大差異,韋彥夫妻兩人的小店恰好成為他們慰藉鄉愁的港灣。
【同期】馬來西亞美食店店主 韋彥
東盟(國家)學生他們來這里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語言上問題嘛,他們也不知道怎么說吃什么,我也會說馬來西亞那邊的語言,就普通溝通那些語言我都會,所以他們一來到這里的時候,我們都會用我們相熟的語言溝通,感覺有種親切感。
劉俊聰 韋國政 廣西柳州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