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潮州手拉朱泥壺迎來市級地方標準,這些指標有了明確規定
《地理標志產品 潮州手拉朱泥壺》市級地方標準近日通過評審,為潮州第二個評審通過的市級地方標準。值得一提的是,潮州手拉朱泥壺也是繼鳳凰單叢(樅)茶之后,潮州市第二個申報成功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作為潮州工夫茶文化的重要角色,潮州手拉朱泥壺采用手工拉坯成型的工藝,是最傳統的轆轤制陶技法。其傳統制作過程要經過煉泥、拉、修、批、上水、上漿、燒等近60道工序,燒制的成品具有造型精美、色澤豐潤等特點。
記者注意到,該標準規定了潮州手拉朱泥壺的術語和定義、保護范圍、原料要求、工藝要求、質量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以及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要求。
標準主要起草人、潮州市工藝美術大師陳輝介紹:“標準的制定經過了五年多的準備,這期間我們走訪了從業人員和相關的專家學者,還有喜歡茶壺的朋友。從制作原材料、制作方法、制作工具到燒制過程,我們都做了詳細的跟蹤記錄。同時也把不同作者、不同風格的作品送到相關部門檢測,得出各個時期壺的相關數據,比如含鐵量、吸水率、抗熱震性和重金屬含量等各項指標。”
“從以前到現在,潮州手拉朱泥壺的工藝有了很大變化,泥料更加多樣,制作時細節部位的處理更講究,壺的實用性也得到很大提升。”陳輝認為,該標準的制定實施,標志著潮州手拉朱泥壺技術工藝將有章可依、有規可循,有助于促進行業規范和質量提升。
廣東省高級工藝美術師賴通發也參與了該標準的起草工作。他表示,如今潮州手拉朱泥壺已呈現多元化發展,造型設計在吸收傳統的基礎上融入了時代精神,更符合時代審美。與此同時,市場的認同也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參與其中。
“如何更新已有的技藝,在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具有潮州地方特色的手拉朱泥壺,是傳統工藝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命題。”賴通發認為,該標準的制定將有利于指導潮州手拉朱泥壺生產工作標準化開展,提高產品質量,并規范地理標志產品名稱和專用標志的使用。
【記者】黃敏璇